擁抱電動車時代,香港準備好了嗎?
英國政府日前宣布,將在2040年禁止售賣汽油和柴油汽車,以期改善空氣質素、保障國民健康。英國的舉動是回應官司訴訟失敗,才提出改善空氣污染方案,不過已是一大進步。香港路邊空氣污染問題同樣嚴重,私家車佔了主要部分,惟政府不但未有禁售燃油車的目標和路線圖,還減少電動車稅項寬免,當全球多國都準備擁抱全電動車的時代,香港政府就不應再懶懶閒,甚至大開倒車。
路面空氣污染嚴重 各國逐步取締燃油汽車
不少政府和汽車製造商,近年已陸續訂下目標邁進電動車時代。其中挪威計劃於2025年前全面禁售燃油車,印度的目標是2030年,法國和英國則在2040年。在製造商方面,近年在汽車業界大出功風頭的Tesla,就是一家標榜全電動車的新世代車廠,就連老牌子富豪(Volvo)亦宣布,將逐步淘汰傳統內燃機引擎,到2019年只會推出電動車和混能車。
全球多國擁抱電動車,主因顯然是要大力應對空氣污染的挑戰。社會不時有人爭論電動車是否真的環保,質疑電動車的碳排放不比汽車少,因為生產汽車的過程、充電所需的電力,也會製造不少二氧化碳。但是電動車可以減低產生氮氧化物和懸浮粒子,改善路面空氣質素,則幾無異議。
至於香港,燃油汽車排放早已成為香港路邊空氣污染來源,特別是香港車多、街道狹窄、大廈林立,有利污染物積聚,市民很容易感受到「碰一鼻子灰」。根據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發的「達理指數」,香港去年有1,686人因空氣污染而提前死亡。由此觀之,港府理應仿效外國定下禁售燃油汽車、擁抱電動車的政策目標,以改善空氣污染、保障市民健康。
但相比其他國家以積極的態度,為步向全電動車的世代定下前瞻性的政策目標,香港在這方面卻仍欠缺方向。箇中顯例,是政府過往豁免電動車的汽車首次登記稅,以稅務誘因鼓勵市民購置電動車而非燃油汽車,希望藉此減少路邊空氣污染的重要一步。截至今年6月底,全港共有11,018架已登記的電動車,遠多於2013年時的約五百多架,但比較現時逾50萬架汽車,電動車的比例仍然偏低。
惟教公眾不解的是,政府最近開施政倒車,以電動車與傳統車價格差距收窄,加上路面擠塞和車輛增長迅速為由,今年4月開始大幅削減對購置電動車的稅項優惠。政府或許擔心市面電動車增長過快,所以要減少優惠壓抑需求。不過,這個改變明顯欠缺周詳的思維,見樹不見林,因為政府並沒有限制私家車整體數量的增長,只是減少電動車的稅務優惠,無疑促使有意購車的市民捨電動車而投向燃油汽車的懷抱,減低買電動車的意欲。
想說香港政府的施政,欠缺長期的規劃,對於電動車的問題,正好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港府應該從香港社會長遠利益出發,參考歐洲國家做法,訂立普及電動車的目標和執行細則,因為汽車市場要改弦易轍,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長期的打算。
充電站少維修貴 電動車普及兩難題
例如要普及電動車,就要首先處理充電站不足的問題,截至去年底,香港共有1,518個充電站,驟眼看數字比不足200個油站數目多,但過半數充電器只提供標準速度,車輛需要數小時才能充滿電,以致不敷應用。本地和外地也研發了更快速和方便的充電器,政府應該支援技術落地,惠及車主。
此外,維修困難亦是電動車普及的一大難處,相比燃油汽車,電動車涉及更加複雜的機電技術,坊間一般車房與技工未必懂得修理,車主只能光顧原廠服務,造成維修保養費用高昂,令購車人士卻步。因此,政府也要與各家院校合作,培訓技師掌握維修電動車的技術,以及與汽車維修業界洽商,協助業界逐步轉型。
要改善香港的路面空氣污染,最佳辦法是從總量上減少私家車的數字,配以改善都市規劃,鼓勵單車和步行加上集體運輸工具的交通模式。但就算控車措施再嚴厲,也不可能禁絕負擔得來的市民買車,因此如何由燃油汽車過渡至全電動汽車時代,是港府必須着手處理的課題,尤其隨着生產技術進步,續航力增加,電池及零件成本下降,電動車售價愈來愈大眾化,但還須政府認真解決充電設施不足與維修費貴等普及電動車的障礙。政府的環保、運輸、商務和衛生當局應該攜手合作,制定一致而長遠的汽車購置政策。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