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擬對中國電動車加關稅 據報不針對電池
外電報道,加拿大公布為阻止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進入該國市場的考慮方案,包括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關稅,以及阻止中國對加拿大新工廠的投資。
據文件顯示,加拿大政府似乎只考慮對成品車徵收關稅,徵稅清單中不包括電池或電池組件。
詳情請參閱原文:信報
外電報道,加拿大公布為阻止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進入該國市場的考慮方案,包括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關稅,以及阻止中國對加拿大新工廠的投資。
據文件顯示,加拿大政府似乎只考慮對成品車徵收關稅,徵稅清單中不包括電池或電池組件。
詳情請參閱原文:信報
電動汽機車起火後,由於是「鋰電池」會產生熱失控,引發自燃,加上多組電池組裝,出現連鎖反應,第一時間要撲滅火勢,並不容易,公路總局台東安朔交控中心,採購滅火神器「擋水板」,碰上電動車發生事故,馬上就能圈圍阻隔,把車泡在小型水池裡,有效迅速降溫滅火。
在電動車四周,架起一整組的擋水板,緊緊圍成一圈,彼此沒有任何縫隙。藉由消防車,噴灑水柱進行加水,形成一個小水池,公路總局台東安朔交控中心就怕電動汽機車起火,添購「防水擋板」滅火神器。大武工務段安朔交控中心副理蔡鎮鴻表示「防水擋板能快速地組裝,在短時間迅速沖水,能把電動車迅速做一個滅火降溫。」
詳情請參閱原文:Yahoo! News HK
電動車初創公司Rivian行政總裁RJ Scaringe周四表示,將會對製造工廠進行徹底改造,並拆除車輛零件以削減成本,其第二代R1電動SUV和輕型貨車的材料成本價格將比目前版本低20%。
詳情請參閱原文:AASTOCK
「電動車熱潮」這個詞,可以從例如《華爾街日報》在2022年1月6日的報導〈電動車熱潮席捲CES消費性電子展,汽車製造商激烈競爭〉中看到。2015年12月通過並於隔年生效的巴黎協定(COP21)明定,要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維持在比工業革命前還低的2℃以內,並努力將其控制在1.5℃。以此為契機,歐盟成員國、非成員的英國和挪威等歐洲國家以及美國拜登政府皆認為推廣電動車是實現脫碳的(唯一)捷徑,因而實施購車津貼和稅收減免政策,強力推動電動車的普及。
詳情請參閱原文:nippon.com
電動車已成為大趨勢,南韓現代汽車最新發表平價的小型SUV電池電動車Inster,售價低於2.5萬歐元(約20.88萬港元)。
外媒報道,這款名為Inster的電動車將於今年夏天率先在南韓上市,其後會出口至歐洲、中東和亞太地區。該車型長3.8公尺,配備42千瓦時的鎳電池,充滿電的續航力為300公里。Inster確切售價稍後會公布。
詳情請參閱原文:on.cc東網
彭博社引述消息報道,加拿大正準備跟隨美國和歐盟,對中國製電動車徵收新關稅。報道指,加拿大政府即將就加徵關稅展開公眾諮詢,之後再作最後決定。加拿大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的發言人指,中國的產能過剩是國家主導,加拿大當局正積極考慮採取行動應對,保護加拿大職位和製造業,但未有交代是否準備徵收新關稅。
詳情請參閱原文:881903.COM
2024 全球 電動車 市場繼續擴展,但增長並唔平均。根據 EV 研究機構 Rho Motion 嘅報告,全球頭五個月內,購買咗超過五百萬台插電式 電動車 ,同比增長20%。其中,五月份購買咗130萬台,同比增長亦係20%。
詳情請參閱原文:GOTCN
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於17日申請破產,主要原因是資金鏈斷裂。最近兩年,多家野心勃勃的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接連碰壁,因市場需求減少、融資困難、供應鏈不穩定等問題宣告破產。美媒指出,在美國市場,電動汽車價格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並無優勢,且配套的充電樁等設施數量不足,打擊消費者熱情。在此情況下,美國政府還實施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歧視性貿易政策,擾亂美國車企供應鏈,導致成本攀升。
詳情請參閱原文:大公網
歐盟 近期宣佈計劃對 中國 電動車 徵收關稅,引發 德國 車企與業界專家嘅激烈討論。 德國 官員及主要汽車製造商正積極爭取重新考慮呢啲關稅,擔心潛在嘅經濟影響,倡導更合作嘅方法。 德國 希望避免貿易戰,保持其喺全球汽車市場嘅競爭優勢。
詳情請參閱原文:GOTCN
本田技研工業(Honda)與三菱商事(Mitsubishi)宣佈,基於2023年10月簽署的合作備忘錄,計劃在2024年7月設立新公司「ALTNA」。此舉旨在推動電動車(EV)普及和創新,並促進脫碳社會的實現。
詳情請參閱原文:C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