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數字化夾擊下 汽車後市場「大考」將至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3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821萬輛。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和車齡的延長,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熱銷,汽車後市場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圖為位於上海的一家途虎養車工場店。視覺中國供圖
以維修、保養為主的後市場產業是汽車價值鏈的終端,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務業。近年來,隨著消費市場逐漸復甦和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升級,這一產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詳情請參閱原文:新浪新聞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3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821萬輛。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和車齡的延長,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熱銷,汽車後市場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圖為位於上海的一家途虎養車工場店。視覺中國供圖
以維修、保養為主的後市場產業是汽車價值鏈的終端,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務業。近年來,隨著消費市場逐漸復甦和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升級,這一產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詳情請參閱原文:新浪新聞
外媒報道,日本車企包括本田(Honda)、日產(Nissan)、萬事得(Mazda)、三菱汽車(MitsubishiMotors)和富士汽車(Subaru)於截至9月底止半年,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銷售與按年下降,其中三菱大降60%,富士汽車和日產則分別下降37%和20%;豐田則變化不大,但承認中國市場需特別關注。
詳情請參閱原文:on.cc東網
特首已經定下香港要在2050年實現車輛零碳排放及碳中和的目標,時間緊任務重,要同時發展兩種新能源車,是否難度太大,恐怕兩頭不到岸?與其如此,倒不如選擇一種更適合香港的方向集中發展。筆者嘗試從效能、成本、安全性、可行性等方面比較,發現電動車遠較氫能車更適合香港的特殊環境,故此香港無謂捨易求難,應先集中力量推動電動車方為上策。
詳情請參閱原文: 香港01
為推動綠色運輸,環境及生態局11月8日回覆議員指,當局正進行的電動公共小型巴士先導試驗計劃,首階段將以觀塘裕民坊及九龍塘(沙福道)的公共運輸交匯處為試點。計劃現時正接受綠色專線小巴服務營辦商申請,並於下周五(17日)截止,經批核等程序後最快明年首季開展試驗。
詳情請參閱原文:Yahoo!新聞
相信最近不少車迷都會留意到近月Facebook不斷出現「Omoda HK」新車宣傳訊息,意味着這個國產車新牌子即將登陸香港。經《駕駛艙》打探得知,Omoda(歐萌達)其實是出自內地奇瑞(Chery)汽車的一款全新電動SUV,為廠方今年於上海車展首度登場的Omoda EV純電動車,隨後新車更於日内瓦及卡塔爾車展中亮相。據知,Omoda EV是奇瑞計畫2024年打入歐洲、東南亞市場的第一款純電動車,今年中經已於廠房試製組裝完成,並於內地開展預售程序,內地售賣版本則使用奇瑞E5作為車款名稱,出口版一律以Omoda為品牌。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
日本是電動車先驅之一,日產2010年底開售電動車LEAF,較特斯拉Model S早一年半,惟日產到今年7月才宣布其電動車累積銷量突破100萬輛,反觀特斯拉今年首季全球累計銷量已超越400萬輛。部分原因是日本在上一代最環保的混合能源汽車太過成功,令他們故步自封。
詳情請參閱原文:信報
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教授賴盈至帶領團隊,研發出一款且自發電具長距離感測能力的自驅動電動車感測器,該電動車感測器利用摩擦奈米發電機技術,搭配二微奈米材料與柔性材料,可以隨電動車軀體配置,不需要電池供電,可以偵測2公尺外人體的靠近,以及1毫米的物體移動。研究成果刊登於9月份國際頂尖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並於研究發表後,旋即獲得國際媒體《Advanced Science News》刊登報導。
詳情請參閱原文:Yahoo! News
特斯拉第3季財報不如預期,拖累近9個交易日股價暴跌逾2成;反觀大陸電動車一哥比亞迪第3季淨利人民幣104.13億元,成長82%,平均每天賺1.13億元(約台幣5億元)。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比亞迪第3季營利率已追平特斯拉,他點出特斯拉未來三大挑戰,尤其電動皮卡Cybertruck可能賣一台虧一台,擔憂公司獲利恐被拖累。
詳情請參閱原文:中時新聞
乘聯會預估,10月份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89萬輛,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7%。今年1-10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680萬輛,同比增長36%。
詳情請參閱原文:新浪新聞
善用新能源是落實減碳策略的重要一環。為了響應政府在2050年實踐碳中和的願景,建造業零碳天地與電動車界跨界合作,早前舉辦了名為「新能源汽車展」的活動。展覽中不僅展出了各個品牌嶄新款式的電動車,還包括了具有前瞻性的新能源汽車,例如太陽能和氨動力推動的電動車,共同拓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無限可能。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