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運輸署車輛檢驗綜合大樓
運輸署車輛檢驗綜合大樓位於青衣西草灣路,整幢綜合大樓 (VEC) 建築面積約 64,350平方米,由樓高三層的檢驗大堂及一層辦公室組合而成。新大樓主要為大型及商用車輛包括的士,執行新車出牌測試及年驗等工作。檢驗大堂共設有 30 條驗車線,預計可提升至每日一千架次檢驗量,比現行處理量多 25%。新檢驗大樓將會取代現時位於市區的三個驗車中心,包括仍在使用的土瓜灣及九龍灣兩個驗車中心。
於本年4月24日,本會榮獲邀請參觀這個劃時代的驗車中心,見證運輸業以人為本的科技發展。
運輸署車輛檢驗綜合大樓位於青衣西草灣路,整幢綜合大樓 (VEC) 建築面積約 64,350平方米,由樓高三層的檢驗大堂及一層辦公室組合而成。新大樓主要為大型及商用車輛包括的士,執行新車出牌測試及年驗等工作。檢驗大堂共設有 30 條驗車線,預計可提升至每日一千架次檢驗量,比現行處理量多 25%。新檢驗大樓將會取代現時位於市區的三個驗車中心,包括仍在使用的土瓜灣及九龍灣兩個驗車中心。
於本年4月24日,本會榮獲邀請參觀這個劃時代的驗車中心,見證運輸業以人為本的科技發展。
為推廣香港新能源汽車產業,並提升產業的競爭力以進入亞太市場,香港電動車業總商會聯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成功向工業貿易署申請「工商機構支援基金」。
為令香港汽車企業了解世界新能源汽車的最新科技動向、產業發展戰略以及加強行業間的交流和溝通,香港電動車業總商會、亞太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協會和香港汽車零部件工業協會於2011年4月23日舉辦了「香港汽車科技及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並邀請了不同的專家分享,包括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清泉院士、電動車教育及培訓委員會主席何懿德教授、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顧純元博士、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易志明議員、盧偉國議員、 陳恆鑌議員及斯堪尼亞香港有限公司的馬山大先生,幫助企業了解市場趨勢並提升競爭能力。

港府希望在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有消息指政府有意於2040年前停售燃油私家車,並要求所有新落成大廈設有電動車相關裝置。有業界人士認為,政策方向正確,有助推動電動車在港普及,惟進程緩慢,且如何執行才是關鍵。
即使政府曾以各類津貼、稅務優惠鼓勵買家,以及發展商加設充電設施,但電動車相關配套依然不足。政府有意推出新一輪的電動車政策,並以加設基建設施為方向。
香港電動車業總商會理事會員陳冠東博士指,雖未有收到正式通知,但政府曾向該會諮詢。他樂見政府踏出第一步,制定停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及整體藍圖,惟認為目標訂於2040年稍為緩慢,「比其他地方遲10年」。按燃油車壽命及市場周期,最快亦要50年後才可見電動車全面普及。
詳情請參閱原文:HKET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公布《路線圖》時說:「我們制定了香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的《路線圖》,將引領香港在二○五○年前達致車輛零排放的未來路向,以配合香港致力爭取於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向『零碳排放‧清新空氣‧智慧城市』的願景邁進。」
電動私家車
* 在二○三五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包括混合動力車
電動商用車
* 推動試驗各種電動公共交通工具及商用車,包括巴士、小巴、的士、貨車等,力求約在二○二五年制定具體推行的方向及時間表
充電網絡
* 多方面擴展電動車充電網絡,並逐步將充電服務市場化
維修服務
* 推動電動車技術及維修人才的進修培訓
電池回收
* 爭取在未來數年立法就電動車退役電池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並推廣電池二次應用的綠色科研
協同創新
* 多管齊下,創造有利電動車普及化的環境,包括設立專責小組審視全球減碳新技術的高端發展;二億元「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資助研發環保技術;善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的發展;善用粵港澳大灣區電動車技術發展帶來的機遇等
黃錦星續說:「由於電動車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約每五年會檢視《路線圖》的各項策略和目標,並考慮當時的技術、環境、社會及經濟發展情況,適時調整本港推動電動車的政策與措施,與時俱進。」
黃錦星衷心感謝不同持份者在過去一年就《路線圖》的方向及措施所給予的意見,特別是財政司司長領導下的推動使用電動車輛督導委員會,各委員在電動車普及化的策略及措施方面,提供了不少寶貴建議。展望未來,政府會繼續與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把香港締造成宜居的綠色智慧城市。
《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及單張已上載環境保護署網頁。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29日在首屆廣州工業發展論壇上發表視頻演講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9 + 2個城市各有特色,可以通過數字化提高城市發展效率,利用智慧能源,智慧工業,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體系。
新華財經廣州12月30日電(江宇娟)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29日在首屆廣州工業發展論壇上發表視頻演講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9 + 2個城市各有特色,可以通過數字化提高城市發展優勢,發展智慧能源,智慧工業,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體系。
陳清泉表示,當前已進入第三次能源革命,或者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的出現改變了世界。他提出“四網四流”的理念,即將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和人文網相結合,將能源流,信息流,物質流,價值流融合,實現數據的知識化,智能化。
他指出,在能源領域,能源流,信息流,物質流,價值流的融合,能解決四大矛盾,即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矛盾,集中式能源和分散能源的矛盾,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矛盾,電力能源和化工能源的矛盾。
目前,中國正越來越多地從數字經濟中汲取發展新動能。陳清泉說,通過數字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可以實現智能電網與能源互聯網的融合,從而實現智慧能源。通過不同能源的融合,可以將廢棄的能源變得有用,並促進實現碳中和。。例如,無法劃分電網的多餘的風能可以製造氫,這樣就把能源流,信息流變成了物質流(氫能)。在需要的時候,氫能跟氧氣結合再發電,可以實現碳中和。
“四網四流”融合和數字經濟是相輔相成的,“四網四流”融合會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陳清泉認為,在“四網四流”理念下,可以擴大跨越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
資料來源:新華財經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汽車科技研發中心發佈了最新的香港採用電動車研究報告,報告探討全球電動車使用趨勢及其在香港的應用,並在以下五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多個建議: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於2019年6月14日展開「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活動,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的公眾互動階段,以收集市民對長遠減碳策略的意見。在公眾互動階段期間,公眾可透過不同渠道遞交意見。經過數月的資料分析及整合,「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報告書」及「獨立分析報告書」於2020年11月13日在官方網站發布:
https://www.susdev.org.hk/tc/report.php
本會將繼續與委員會跟進,特別是「低碳交通」方面的發展,並會定期在本網站分享該進度。
就8月5日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之“雲講堂”活動,本會剛收到來自官方發出的完整視頻和陳清泉院士在視頻中演講的詳細PowerPoint簡報:
詳細資料: PDF簡報檔
8月5日,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已舉辦新一期專家“雲講堂”活動,合作組織技術(學術)委員會高級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將做客直播活動,探討在數字經濟環境下能源革命和信息革命、汽車革命(出行革命)的融合,解讀智慧工業、智慧能源、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應用,以及能源產業和信息產業的戰略發展趨勢。
於2020年1月22日立法局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聽取公眾對推廣使用電動車提出的意見」環節中,香港電動車業總商會理事陳冠東博士及公司會員evMega代表劉國東先生分別於會上發言,表達商會及業界對香港電動車發展的訴求。
香港電動車業總商會將全力跟進,務求對業界及環境保護有所裨益的措施能盡快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