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LG合伙開發電動車電池
吉利汽車(0175)昨日公布,間接持有99%權益的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與韓國最大化學製品公司、主要生產及銷售電動車電池的LG化學訂立協議,雙方同意成立合營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電動汽車電池。
吉利汽車(0175)昨日公布,間接持有99%權益的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與韓國最大化學製品公司、主要生產及銷售電動車電池的LG化學訂立協議,雙方同意成立合營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電動汽車電池。
德勤(Deloitte)發表《2019年全球汽車消費者調查》指,自動駕駛科技雖正快速發展,但消費者對其安全的信心卻未有提升。相反,消費者對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的需求與日俱增,或對全球的出行帶來更直接影響。
去年9月至10月期間,德勤在20個國家向超過25,000名消費者進行調查,探討他們對自動駕駛等汽車技術的觀點,從而分析汽車相關行業應如何部署未來的發展。
詳情請參閱原文:http://www.etnet.com.hk/www/tc/lifestyle/officetips/executive/60547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BNEF)早前發表《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長期展望》報告指,全球電動車銷量將於2025年達至1,000萬輛,並預料電動車於2040年將佔新車銷量的57%。
詳情請參閱原文:http://www.etnet.com.hk/www/tc/lifestyle/officetips/executive/60426
中電控股宣布,成為首間香港企業加入由國際非政府機構「氣候組織」發起的 EV100 全球行動,承諾2030 年前以電動車取代旗下超過 1,000 輛傳統汽車,並鼓勵更多員工改駕電動車。EV100 行動匯集一眾領先企業,致力於2030年前推動運輸電動化成為「新常態」。
詳情請參閱原文:香港01|社會新聞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6日,華爲正式在第十八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宣佈與沃爾沃汽車合作,針對中國市場,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改造馬路上的傳統汽車。
詳情請參閱原文:https://m.sohu.com/a/313240978_825582/?pvid=000115_3w_a&sec=wd
著名家庭電器生產商 Dyson 在 2017 年公佈電動車計劃,表示將會投資 20 億英鎊去開發電動車和車用電池;去年又宣佈在新加坡成立研發生產基地,並且將推出首款電動車的目標設定在 2021 年。
日前Dyson的創辦人首次將首批電動車的設計發給各員工,並表示下月開始將加强測試。
詳情請參閱原文:https://unwire.hk/2019/05/11/dyson-electric-vehicle-patent/life-tech/auto/
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隱憂必定是電池壽命。福士汽車看中這點,正與合作夥伴QuantumScape合作研發未來的MEB底盤車款,電池壽命可以與車身同樣壽命。
全球最大兩家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福士汽車,Volkswagen)和豐田汽車正在中國採取類似策略。通過與當地競爭對手分享電動車技術,它們有望將嶄露頭角的競爭對手轉變為自己的客戶。隨着數十家本地初創企業進入電動車市場,這是實現規模經濟的明智之舉。
詳情請參閱原文: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5/06/FI1905060018.htm
當世界各地正在全面開發電動車市場,台灣已在技術上略勝一籌。傳統汽車的電池一般較細少,而EV電池組系統則佔較多空間和笨重,因此要在傳統的設計上改裝成爲電動系統實在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直到有人設計出一種模組化、號稱適合所有車輛/的EV電池系統與動力傳動系統──在上週於台北舉行的年度國際車用電子展(AutoTronics Taipei 2019),台灣新創公司行競科技(Xing Mobility)就用一輛1969年出廠的Chevrolet Camaro敞篷跑車,展示該公司如何以自家開發的模組化動力系統,讓古董車變身電動車(參考文章上方大圖)。
台灣在汽車產業領域有許多中小型零組件供應商,獨缺車廠(僅有一家);在這種環境之下,行競脫穎而出。這家成立了四年的新創公司以打造電動跑車為出發點,自己設計碳纖維安全底盤、電池組以及電動馬達,陸續發表Miss E (該公司第一款電動賽車原型,在台灣本地設計與生產),以及Miss R (兼具賽道與越野性能的超跑)兩款電動跑車。
新聞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news/article/20190502NT01-Xing-Mobility-Electrifies-1969-Chevy-Cama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