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豪車市場迎來重大策略調整.三大車退出“價格戰”
根據中國「電動知家」消息,中國豪車市場迎來重大策略調整。 7月17日,據財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隨著寶馬率先退出價格戰,賓士和奧迪亦紛紛上調車型價格,結束了長期的市場價格戰。這意味著,國內三大合資車企寶馬、賓士、奧迪將退出「價格戰」。
詳情請參閱原文:EET-CHINA.COM
根據中國「電動知家」消息,中國豪車市場迎來重大策略調整。 7月17日,據財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隨著寶馬率先退出價格戰,賓士和奧迪亦紛紛上調車型價格,結束了長期的市場價格戰。這意味著,國內三大合資車企寶馬、賓士、奧迪將退出「價格戰」。
詳情請參閱原文:EET-CHINA.COM
日前 Honda 和 Sony 公佈了更多兩者聯合開發電動車的細節,首先,Honda 將會在 2031 年之前推出多達 7 款新車的 0 Series 電動車系列,其次是 Sony 和 Honda 的合資企業 Afeela 計劃在 2026 年推出首款電動車,這款主打時尚設計的轎車將會與 0 Series 共用底盤平台。
詳情請參閱原文:UNWIRE.HK
電動車普及化是大勢所趨,政府近年推出電動車「一換一」計劃,惟財赤嚴重等因素影響下,今年《財政預算案》下調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寬減額4成至17.25萬元,稅前車價超過50萬元的電動車更不獲寬免。本報今日報道,新稅制實施後「一換一」登記大跌7成,車價50萬元以上更銳減9成,這對香港在2035年停止新登記燃油車會否造成阻礙?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網
今年2月的《財政預算案》宣布電動車「一換一」計劃延長2年,惟首次登記稅寬減額下調40%至17.25萬元,稅前車價超過50萬元更不獲寬免,不少有意換車人士趁3月31日「死線」前入手。根據運輸署回覆《星島》數字,今年3月及4月透過「一換一」計劃完成首次登記的電動私家車數目,分別為4,618輛及5,379輛,但至5月及6月則大跌七成至約1,500輛水平。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頭條
歐盟上週四(4日)啟動對中國電動車加徵反補貼關稅臨時措施,包含比亞迪加徵17.4%、吉利19.9%,以及最高的上汽達37.6%,其餘被認定配合調查但未被抽樣的13家車廠加徵20.8%,未在名單中的車廠則直接加徵37.6%。
歐美這波關稅反制已然出現效應,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CPCA)指出,關稅議題已造成近幾個月中國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出口成長減少20%至30%。CPCA秘書長崔東樹指出,「目前出口面臨暫時壓力,過往新能源車的出口增速都是至少30%至40%,現在則放緩到10%左右」。
詳情請參閱原文:YAM News
自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企業大舉撤出俄羅斯,令中國汽車製造商成為得益者,目前已佔俄羅斯電動車銷售市場一半以上。此外,據路透報道,吉利(175)旗下高階電動車品牌極氪(Zeekr,ZK)即使在當地沒有正式官方辦事處,亦沒有授權任何經銷網路賣車,卻已主導了當地市場。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網
內地電動車品牌廣汽埃安AION 7月9日 下午,在九龍灣專店發表AION Y Plus「智尊版」新型號,相比之前推出的標準版多了10項升級豪華配套,不過傳動組合及輸出數據不變,仍是搭載61.5kWh鋰電及前置馬達前驅,續航力約490km(NEDC),「智尊版」一換一意向價約HK$250,000,相比標準版約貴5萬元,首批最快10月交付。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網
據報德國汽車製造商平治放慢電池生產計劃。外媒報道,平治技術總監周一(8日)表示,公司將觀望電動車需求是否回升,然後再增加電池產能,預計電動車銷量較低,意味公司將不再需要當初計劃的2030年產能。
詳情請參閱原文:on.cc東網
為了積極推動本港綠色初創的生態發展,及致力為環保業界締造綠色商機,世界綠色組織(WGO)首次舉辦「2024年ESG初創企業創新科技演示日」(ESG-Tech Startup Demo Day 2024 ),提供交流的平台,逾百間本地及海外綠色初創企業參加。經過首輪評審,約50間本地及海外企業,向由業界翹楚組成的企業教練展示獨特的技術及創新的環保產品。參與的企業除了有機會接觸更多業界、國際投資者及潛在客戶,建立綠色商業網絡之外,當中最優秀的企業更可以參與世界綠色組織籌辦的「ESG初創企業加速器計劃」,了解ESG趨勢及實踐方法,推動可持續發展。
詳情請參閱原文:AM730
外電報道,加拿大公布為阻止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進入該國市場的考慮方案,包括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關稅,以及阻止中國對加拿大新工廠的投資。
據文件顯示,加拿大政府似乎只考慮對成品車徵收關稅,徵稅清單中不包括電池或電池組件。
詳情請參閱原文: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