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至12月首次登記車輛資訊
政府主要通過提供經濟誘因,並推動建立和優化電動車充電網絡,以推廣使用電動私家車。電動車「一換一」計劃由2018年2月28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間推行,計劃推出至今,讓超過九成的首次登記電動私家車受惠,就見2022年度電動車首次登記購買亦已有明顯上升。
本會根據運輸署紀錄整合了2022年1月至12月首次登記車輛數目如下圖表。
如需要進一步資料,歡迎與我們秘書處聯絡。
政府主要通過提供經濟誘因,並推動建立和優化電動車充電網絡,以推廣使用電動私家車。電動車「一換一」計劃由2018年2月28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間推行,計劃推出至今,讓超過九成的首次登記電動私家車受惠,就見2022年度電動車首次登記購買亦已有明顯上升。
本會根據運輸署紀錄整合了2022年1月至12月首次登記車輛數目如下圖表。
如需要進一步資料,歡迎與我們秘書處聯絡。
環保署表示,本港電動車普及化進程已逐步提速,預計未來會越來越多電動車在香港行駛,減少污染物排放,如果減排力度足夠,即使社會復常,空氣質素仍然可以持續提升。
電動車一換一計劃將於明年3月底屆滿,環境及生態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梁啟明認為計劃成功,有9成多電動車新車主透過一換一計劃換車,當局會適時宣布之後的安排。
梁啟明說香港現時有4萬多輛電動車,去年電動車銷售數目較前1年多出1萬輛,認為需要著眼於增長量,不應只留意目前的電動車數目。
他又說,正增加電動車充電器等配套,資助業主在私人屋苑停車場增添充電設施,預計2027年可以幫助至少14萬個車位安裝電動車充電器,相信未來幾年,配套上要支援多10萬輛電動車是完全無問題。
資料來源:香港電台
近日,豐田汽車最高層出現大換血,豐田章男卸任社長退居幕後擔任會長,新繼任者由雷克薩斯的佐藤恒治接任。
據豐田官網顯示,2023年1月26日,豐田章男在臨時董事會上決定「從今年4月開始,現任會長内山田竹志卸任,我將就任新會長,佐藤恒治將就任新社長」。
值得深思的是,這是一次正常的高層人事更叠,還是豐田汽車多事之秋背景下的「亡羊補牢」?
01純電拉下的功課
豐田章男在位期間,功過交織,挽救了豐田汽車的財務危機,但是也因事故頻發而經常召回,讓豐田章男戴上了「鞠躬社長」的高帽子。
2012 年,從歐洲和中國召回280萬輛、日本召回約46萬輛,美國召回約 247萬輛,事故原因是電動車窗開關存在缺陷;
2014 年,從全球召回640萬輛,事故原因是座椅導軌、轉向器固定支架以及氣囊排線等存在故障隱患。
2020 年,從全球召回320萬輛,原因是燃油泵失靈可能造成發動機熄火。
前腳召回,後腳鞠躬道歉,這讓豐田汽車的顔面堪憂。
當然,在豐田章男掌舵期間,豐田汽車也確實經歷過輝煌階段,但眼下更多的是如何應對新能源轉型的挑戰。
詳情請參閱原文:Finet HK
充電問題是不少車主考慮轉用電動車與否的因素之一;但電動車的鋰電池在充電時,反覆出現故障令不少有意轉用電動車人士卻步。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及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已研究出電動車用的鋰電池在充電時,反覆出現短路及其他故障的成因。相信這有助進一步研發更輕便、不易燃、能提供高密度能量及壽命更長的快速充電鋰電池。
有關研究團隊日前將相關鋰電池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Nature Energy》上。報告指出,導致鋰電池反覆出現短路及其他故障的主因是機械性壓力(mechanical stress)。在鋰電池的製造過程中,任何輕微的壓力或扭曲,甚至灰塵或其他微細雜質的依附,將導致本身存在於電池表面的微小裂痕擴大,電解質未能成功阻隔電流在陰極及陽極之間流動,從而令鋰電池短路。
研究結果將使相關研發人員針對上述問題,研究製造出相應適用的物料。據上述團隊在研究結果表示,正尋找利用機械力使鋰電池物料變硬、嘗試在電解質表面抹上塗層,以防止裂痕出現或修復裂痕的方法。
詳情請參閱原文:HKET
中電公布,集團透過「智易充 2.0」電動車充電支援服務,協助油麻地爵士花園停車場內全部302個車位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亦是目前政府「EV 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下最大型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項目。
同時,中電亦在爵士花園推出首個「電動車有序充電」試驗計畫,為 15 名參與計畫的車主提供電動車智能充電器。當電網需要進行高峰用電管理時,中電會遙距控制智能充電器的充電速率,減少電動車充電量,以便調控電力系統的負載,優化電網管理,並藉以鼓勵客戶智慧充電,提升能源效益。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
在昨日(8日)中國品牌紅旗舉行全球戰略發佈會,發表了全新品牌標誌、設計語言、技術平台等,並宣佈在 2025 年銷量目標為 100 萬輛,當中新能源車銷量 50 萬輛。當中有一部量產版電動車將會在今年推出,官方號稱其續航力可達 1000 公里,共支援無線充電。
紅旗汽車預計在 2023 年將會推出首款名為 Sedan EV,近期已最後開發階段。此車採傳統房車佈局,密封式車窗設計,並且有超過 1000 公里續航力,由 0-100km/h 加速僅需 3 秒。電動車支援 30kW 無線充電,並且同時進行充電與放電動作,即可在行駛中無線充電。車輛亦設快充功能,只需要 5 分鐘充電,即可為車輛帶來 350 公里的續航里程。
資料來源:Unwire.HK
中資電動車或新能源車廠陸續公布12月及全年交付量,本文將以一文方式綜合各車廠數字,以供讀者參考:
車廠 | 12月交付量/銷量(按年變幅) | 全年交付量/銷量(按年變幅) |
比亞迪 | 235,197輛(+150.0%) | 1,863,494輛(+208.6%) |
理想 | 21,233輛(50.7%) | 133,246輛(+47.2%) |
蔚來 | 15,815輛(+50.8%) | 122,486輛(+34.0%) |
比亞迪公布,12月銷量按年增1.5倍至235,197輛新能源汽車,絕大部分屬於乘用車,純電動車佔111,939輛,插電式混合動力佔122,659輛。去年全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累增2.1倍至186.3萬輛。
比亞迪12月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單月賣出11,320輛。12月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約為 11.152 GWh,2022年累計裝機總量約為 89.836 GWh。
詳情請參閱原文:香港經濟日報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指,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加強支援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他期望兩三年後便可有第一輛香港製造的電動車。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我們考慮發展主要是從香港自身的經濟發展國家的大局出發,考慮的是這方面的比較多,基於氮化鎵的第三代半導體,對於特別禁運設備的需求並不是那麼高,而且內地很多設備現在發展非常迅速,我相信早晚我們在設備上,也能做到自己自足。」
資料來源:YAHOO!新聞
電動車愈來愈普及,惟面對充電位不足的問題。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電力電子研究中心主任鄭家偉今(17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現時大約有5千多充電位供大眾使用,相信未來最終要約10萬個充電位才足夠電動車使用。他又指,本世紀是新能源電動車的年代,並不會逆轉,冀以碳中和及環保為主要目標。
詳情請參閱原文:東網
政府計劃立法規定電動車,安裝車輛聲響警示系統。當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電動車運行時較傳統車輛寧靜,低速駛近時,行人可能無法透過聲音判斷路面情況;海外亦有研究顯示,較寧靜的車輛與行人發生碰撞的機會較大,因此當局將修例,規定電動車安裝警示系統。
另外,當局亦會要求吊臂車、升降台車等,安裝過高警示系統,確保司機行車前收起車輛可延伸的結構;亦會在法例訂明反射鏡和「電子後視鏡」的規格和性能,例如影像質素、反射鏡面積和視野範圍等。 隨著電動車輛發展,當局亦會放寬可以在快速公路行駛的車輛種類,日後合資格的電動的士、私家小巴、巴士、貨車和救援車,毋須再申領快速公路許可證,就可以在快速公路行駛。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2/local/246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