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用純電動車在搶佔日本市場
中國汽車廠商將借助商用純電動汽車(EV)在日本發動攻勢。東風汽車集團旗下企業等將向日本大型物流企業SBS Holdings供應1萬輛小型純電動貨車,而比亞迪(BYD)力爭使對日本銷售的大型純電動巴士降價4成。受全球去碳化趨勢的推動,大型物流企業已開始轉向純電動汽車,但由於日本汽車企業的行動遲緩,物流企業正在選擇價格低廉的中國車。如果行動遲緩的日本車企不能儘早捲土重來,日本國內市場有可能被奪走。
詳情請閱原文:日經中文網
中國汽車廠商將借助商用純電動汽車(EV)在日本發動攻勢。東風汽車集團旗下企業等將向日本大型物流企業SBS Holdings供應1萬輛小型純電動貨車,而比亞迪(BYD)力爭使對日本銷售的大型純電動巴士降價4成。受全球去碳化趨勢的推動,大型物流企業已開始轉向純電動汽車,但由於日本汽車企業的行動遲緩,物流企業正在選擇價格低廉的中國車。如果行動遲緩的日本車企不能儘早捲土重來,日本國內市場有可能被奪走。
詳情請閱原文:日經中文網
政府於十月八日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為願景,提出香港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標。
為回應《巴黎協定》,政府在二○一七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提出在二○三○年把本港碳強度由二○○五年的水平降低65%至70%的減碳目標,相等於碳排放總量減低26%至36%。隨着各項減緩措施相繼落實,香港正穩步邁向二○三○年的減碳目標。二○一九年的碳強度已較二○○五年下降約35%。初步估算二○二○年人均碳排放量會由二○一四年峰值的6.2公噸降至約4.5公噸。
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香港特區將致力爭取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主持新成立的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督導委員會,制訂整體策略。為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行政長官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宣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會定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措施,並加強減碳中期目標,力爭在二○三五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二○○五年的水平減半。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公布更新版的氣候行動藍圖時說:「在二○一九年,發電是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源(66%),其次是運輸界別(18%)和廢棄物(7%)。因此,我們的減碳工作需要聚焦在這三個關鍵領域。新的藍圖具體講述「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和措施,帶領香港邁向碳中和。」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的四大減碳策略涵蓋以下目標和措施:
未來15至20年,政府將投放約2,400億元,推行各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環境局亦將成立新的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加強統籌和推動深度減碳工作,並成立應對氣候變化的專責諮詢委員會,鼓勵社會各界包括青年人積極參與氣候行動。
黃錦星續說:「要在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極具挑戰,須全民參與,市民可從日常生活做起,透過節約能源和減廢回收等,實踐低碳生活。我期望社會各界與政府齊心同行,開創碳中和的未來,成就香港『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的願景。」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接受政府邀請,就香港的長遠減碳策略展開全港性的公眾參與,並已在二○二○年十一月向政府提交報告。黃錦星衷心感謝委員會和不同持份者在過去兩年提供意見,以及各政策局及部門在籌備《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期間的支持和貢獻。
黃錦星補充:「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持久工作,須持之以恆。我們會按《巴黎協定》精神,持續推進約五年一檢,與時俱進。」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及簡介單張已上載至應對氣候變化網站。
在北美市場佈局逾20年的比亞迪股份(1211),據比亞迪北美公司官網最新公告顯示,公司與美國車隊服務Levo Mobility宣布合作,對方計劃在未來5年購買比亞迪5000輛電動車,以助車隊轉型。當中包括公共巴士、長途汽車、堆場牽引車、垃圾車、送貨車和校車。比亞迪預料可以從中受惠,降低其中車款的成本。
據合作協議顯示,雙方將整合車隊供應商Nuvve Holding的車輛至電網技術(V2G)與比亞迪的電池電動車技術(BEV),而車隊供應商的投資伙伴Stonepeak Partners、Evolve Transition Infrastructure亦需要幫助車隊轉型至電動車。
詳情請參閱原文:明報
《2021施政報告》剛剛出爐,當中有關實現碳中和的措施簡介如下:
• 加強減碳中期目標,力爭2035年前把香港碳排放量減半(2005年為基年)
• 成立「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加強協調香港氣候行動藍圖所訂工作
• 成立專責的諮詢委員會提供意見,以及推動主要持份者包括青年人參與
• 香港深度減碳關乎三個重點攻堅範疇:淨零發電、綠色運輸及全民減廢
• 未來15至20年,政府將投放~$2,400億,推行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措施
• 開發電動車公共充電器位置手機App,便利駕駛電動車人士的充電所需
• 推動各種新能源公共交通和商用車,例如試驗以氫燃料電池驅動的巴士
• 以期2025年前確立更具體使用新能源公用及商用交通工具的未來路向
• 積極籌備垃圾收費,環保署接替食環署管理垃圾收集服務,增協同效益
• 引入「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制」及管制即棄膠餐具,減少即棄塑膠
• 加強社區回收,如倍增「入樽機」回收飲品膠樽,以及增智能回收設施
• 新積極策略以加強保育濕地,提升生態功能,締造北部都會區優質環境
• 鄉郊辦跨部門合作小組,檢視鄉郊地區旅館/食肆發牌,促進低碳本地遊
為配合以上願景,更新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將在數日後推出!
詳情請參閱:《2021施政報告》原文
現時電動車充電所需時間,依然無法與燃油引擎汽車入油所需時間媲美,不過充電樁廠商努力不懈研發技術,希望可以加快電動車充電速度。日前瑞士公司 ABB 宣佈旗下 Terra 360 成為全球最快的電動車充電樁,理論上能夠在 15 分鐘完成一般電動車充電。
顧名思義 Terra 360 能夠提供最高 360kW 輸出,不過現時市場上並未有太多車款能夠用盡這個充電輸出,例如 Porsche Taycan 和 Tesla Model 3 分別支援最高 270kW 和 250kW。Terra 360 的另一賣點是可以同時為 4 部電動車充電,能夠節省充電站的空間。
詳情請參閱原文:Unwire.hk
比亞迪重返電動車第一!日前,國外新能源汽車媒體公佈了2021年7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值得注意的式,該數據包含純電動汽車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數據顯示,7月份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銷量480,506輛,佔當月全球汽車市場7.1%的份額,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318000輛,佔全球電動車銷量的66%,佔據全球汽車市場4.7%。
品牌榜上,比亞迪7月銷量再次破紀錄,時隔六個月首次在月度銷量競賽中打敗特斯拉。
資料來源:CnBETA
全球都積極朝着減碳及新能源的方向發展,電動車在綠色產業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至2030年,預計全球將會有1.45億輛的電動車,較2020年的1,000萬輛增加至少13倍。在各國政策大力推動,及市場使用度大幅增加的高速發展下,電動車將邁入黃金10年,而電動車概念的投資機會更不能錯過。
電動車產業商機非常龐大,而全球電動車的車用電子市場也同樣受惠,包括電動車輛系統、駕駛系統、車身系統及車載資訊等。有研究機構估計,全球車用半導體2020年產值約367億美元,估計至2025年將達693億美元,而到2030年,估算可超過1,000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0.6%,顯示其步入高速增長的時期。
詳情請參閱原文:東網
港府推出《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目標在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25日)書面回覆議員質詢時指出,為支援使用電動車普及化及因應車用燃油市場預期的需求下降,政府會檢視油站用地,其中包括研究在中長線逐步把部分現有的加油站及加氣站,轉型至快速充電站的可行性。
當局亦會探討將一些面積較大的加油站及加氣站的地段以「一地多用」模式發展的可行性,在各種用途中包括大型充電站,供更多不同類型的車輛同時充電。
詳情請參閱原文:東網
自廣汽集團未來新電池採用石墨烯技術,推出汽車超級快充以來,停車就這樣自問自答。
歐陽明高士最新文章文章關於《鋰離子動力電池充電的關鍵問題》也有,新的發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快充能力,其在穩定、增長電池、大規模化生產以及成本上還有汽車石墨待磨非常容易出現,但考慮到廣泛、應用及技術的成熟度,石墨在可望的未來聚集到電池汽車材料的市場上,確實有石墨主要在超級快充中的應用。
但歐明陽高也曾公開表示,以現在的技術,車能跑1000公里,能充滿電,還十分安全,不可能做到。有技術縱覽,8分鐘內充電1000公里還是能夠實現,但成本縮小,按摩範圍推廣,因此廣汽安埃會按節奏來推廣。
充電時間一直是新能源市場發展的痛點,而超級快充表示出現了這一點,解決了這一難題。在 4 月的汽集團日科技上,廣汽埃安更新了超級快充電池技術的研究進展,將6C-500km、3C-500km兩個版本的快充電池。而在廣汽集團2021年推出日活動上,搭載6C超級快充電池技術的AION V進行了現場充電展示。
資料來源:電子智造業 微信
為實現2050年本港達致碳中和,政府今日(17日)推出首份《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措施包括大幅增加充電設施,預計在2025年,全港充電設施會增至15.5萬個,並會在同年開始在政府停車場徵收充電費。
然而,有業界人士批評政府推出的措施含糊,未有實際細節,憂慮充電數量未能達標,變相打壓汽車增長。有電動車車主亦指,政府在新措施上把設置充電權交予業主立案法團,但現實上面對很多掣肘。
詳情請參閱原文: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