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發鎂水性電池 成本較低及更安全

有本地大學研發以鎂為原料的水性電池,較傳統鋰電池安全,成本亦較低。

流動裝置及電動車普遍採用鋰電池,令鋰價格大幅飈升,加上傳統鋰電池的電解液可燃燒和有毒,電池爆炸意外時有所聞,在考慮成本和安全因素下,科學家多年來都希望以鎂、鋅或鈉等金屬代替鋰。

香港大學的梁耀彰教授和研究團隊專門研究再生能源,他們研發各種化合物製造新型水性電池。但由於大部分金屬因潮濕氧化,產生「鈍化」現象,會大大降低充電和放電必要的化學反應。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系主任梁耀彰表示:「水性電解質亦可能會引起電池表面有一個鈍化現象,它就是同水有一個化學反應,產生氧化物體在那個(電極)表面,這些氧化物體,可能會阻隔離子和電子的傳遞。」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突破是使用新型的鎂電解物解決「鈍化」現象,令鎂充電池變得可行。

梁耀彰指出:「因為我們運用到一個鹽包水的超濃縮電解液,而這個超濃縮電解液內的氯。就可以把那個鎂金屬表面,形成一個可以導電的一個膜,所以不會影響它那個性能。」

梁教授估計,在實驗室生產鎂水性電池,成本已可比商業鋰電池便宜兩成,優化和量產後成本可更低,初步估計先應用在流動裝置,改良後有望用在電動車。至於電器或需要微調,以便使用電壓較低的鎂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