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起英國新落成樓宇需配備電動車充電設施
歐洲預計在 2030 年左右,停售燃油汽車,並全面推行電動車。當然充電器網絡覆蓋是推廣電動車普及的重要因素,所以英國政府日前宣佈要求在 2022 年開始,所有新落成和翻新的住宅和商用物業都需要配備電動車充電設施。
但根據 BBC 指出,除了充電器配套,車價仍是電動車發展的一個障礙。雖然近年多間汽車廠商都已經推出電動車產品,不過售價始終較高,對大部中、低收入家庭來說,依然難以負擔。
詳情請參閱原文:PCM
歐洲預計在 2030 年左右,停售燃油汽車,並全面推行電動車。當然充電器網絡覆蓋是推廣電動車普及的重要因素,所以英國政府日前宣佈要求在 2022 年開始,所有新落成和翻新的住宅和商用物業都需要配備電動車充電設施。
但根據 BBC 指出,除了充電器配套,車價仍是電動車發展的一個障礙。雖然近年多間汽車廠商都已經推出電動車產品,不過售價始終較高,對大部中、低收入家庭來說,依然難以負擔。
詳情請參閱原文:PCM
背後有亞馬遜(Amazon)、福特汽車(Ford)等大公司撐腰的電動皮卡新創Rivian,10日上市後股價連日狂飆,帶動市值一飛衝天,12日踢走加州電動車同業Lucid集團,榮登全美市值最高的零營收公司。
彭博資訊報導,Rivian 12日收盤價已較發行價78美元大漲67%,報129.95美元,推升其市值達1,134.6億美元,一舉超越Lucid的711億美元。
這是繼10日風光上市市值超車通用與福特後,Rivian再創的另一里程碑,凸顯近來電動車題材夯翻天,投資人對於前程似錦卻毫無進帳的電動車公司股票也照買不誤,樂「捧」不疲。
Rivian 12日市值已高於德國汽車巨擘戴姆勒(Daimler)的1,076.7億美元,只要股價再漲約25%,就能趕上全球最大車廠福斯(VW)約1,404.3億美元的市值。
詳情請參閱原文:台灣 經濟日報
一直以來電動汽車存在三太難題:充電難、充電慢、續航里程短,對於充電的問題可以通過添加充電樁,提升充電功率來解決,但續航時間與電池技術有關,目前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從推廣目錄資料中可以看到,廣汽 Aion LX Plus 的永磁同步電動機功率達到 180kW,最快速度可達 170km/h,百公里綜合電耗 15.8 kWh。
詳情請參閱原文:Yahoo News
美國電動車生產商Tesla( 美:TSLA)將首次允許其他品牌的電動汽車使用其在歐洲的超級充電網路。Tesla會在荷蘭推出試驗計劃,選取10個地點進行測試,荷蘭的非Tesla電動汽車司機可以通過Tesla應用程式使用旗下的充電站。
Tesla表示,非Tesla車輛的收費價格較Tesla的車高,因為涉及支援其他車款涉及額外成本,但可以通過收取會員資格費用降低收費價格。
Tesla現時在全球有超過2.5萬個超級充電站。其他車廠多數合組聯盟或投資在初創公司,協助加快擴展充電網絡。
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豐田10月29日發佈了首款量産型純電動汽車「bZ4X」的性能參數。最長續航距離約為500公里,逼近特斯拉的「Model 3」和日産的「Ariya」。在世界純電動汽車企業之中,豐田進入領先集團,將猛追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領跑者。
bZ4X是SUV車型,具體價格未定,將在2022年中期啟動全球銷售。底盤採用純電動汽車專用設計,與SUBARU(速霸陸)聯合開發。吸收了速霸陸的四輪驅動和碰撞安全技術、豐田的電動化和「車聯網」經驗。bZ4X的尺寸接近豐田的SUV「淩放(Harrier)」。
詳情請參閱原文:日經中文網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10月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第三季度,歐盟新車銷量中,近五分之一為電動汽車,銷量持續飆升,而燃油汽車銷量則大幅下滑。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近57%,超過21.2萬輛;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增長近43%,達到19.7萬輛以上。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份額都幾乎翻了一番——分別占到市場的9.8%和9.1%。
對於歐洲市場來說,8月還是一個特別的月份,因為電動汽車的銷量在歷史上首次超越了柴油車,成為歐盟汽車市場第二大最受歡迎的動力系統。
詳情請參閱原文:新浪財經
10月17日,中電推出的「愛跳舞」社區及義工活動正式啟動,鼓勵市民跳舞做運動,保持身心健康,及宣揚慳電節能訊息。
中電總裁蔣東強在啟動禮上表示,中華電力一直積極配合政府環保政策,致力低碳發電。現時,天然氣發電比例已大幅增至約五成,2020年發電的碳強度亦因此而較2019年降低兩成。他們亦推出涵蓋幼稚園至大學的公眾教育項目,推廣環保節能。期望活動能提供一個有趣、好玩的平台,鼓勵市民培養低碳生活,使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活力都巿。
中國汽車廠商將借助商用純電動汽車(EV)在日本發動攻勢。東風汽車集團旗下企業等將向日本大型物流企業SBS Holdings供應1萬輛小型純電動貨車,而比亞迪(BYD)力爭使對日本銷售的大型純電動巴士降價4成。受全球去碳化趨勢的推動,大型物流企業已開始轉向純電動汽車,但由於日本汽車企業的行動遲緩,物流企業正在選擇價格低廉的中國車。如果行動遲緩的日本車企不能儘早捲土重來,日本國內市場有可能被奪走。
詳情請閱原文:日經中文網
政府於十月八日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為願景,提出香港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標。
為回應《巴黎協定》,政府在二○一七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提出在二○三○年把本港碳強度由二○○五年的水平降低65%至70%的減碳目標,相等於碳排放總量減低26%至36%。隨着各項減緩措施相繼落實,香港正穩步邁向二○三○年的減碳目標。二○一九年的碳強度已較二○○五年下降約35%。初步估算二○二○年人均碳排放量會由二○一四年峰值的6.2公噸降至約4.5公噸。
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香港特區將致力爭取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主持新成立的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督導委員會,制訂整體策略。為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行政長官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宣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會定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措施,並加強減碳中期目標,力爭在二○三五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二○○五年的水平減半。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公布更新版的氣候行動藍圖時說:「在二○一九年,發電是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源(66%),其次是運輸界別(18%)和廢棄物(7%)。因此,我們的減碳工作需要聚焦在這三個關鍵領域。新的藍圖具體講述「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和措施,帶領香港邁向碳中和。」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的四大減碳策略涵蓋以下目標和措施:
未來15至20年,政府將投放約2,400億元,推行各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環境局亦將成立新的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加強統籌和推動深度減碳工作,並成立應對氣候變化的專責諮詢委員會,鼓勵社會各界包括青年人積極參與氣候行動。
黃錦星續說:「要在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極具挑戰,須全民參與,市民可從日常生活做起,透過節約能源和減廢回收等,實踐低碳生活。我期望社會各界與政府齊心同行,開創碳中和的未來,成就香港『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的願景。」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接受政府邀請,就香港的長遠減碳策略展開全港性的公眾參與,並已在二○二○年十一月向政府提交報告。黃錦星衷心感謝委員會和不同持份者在過去兩年提供意見,以及各政策局及部門在籌備《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期間的支持和貢獻。
黃錦星補充:「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持久工作,須持之以恆。我們會按《巴黎協定》精神,持續推進約五年一檢,與時俱進。」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及簡介單張已上載至應對氣候變化網站。
在北美市場佈局逾20年的比亞迪股份(1211),據比亞迪北美公司官網最新公告顯示,公司與美國車隊服務Levo Mobility宣布合作,對方計劃在未來5年購買比亞迪5000輛電動車,以助車隊轉型。當中包括公共巴士、長途汽車、堆場牽引車、垃圾車、送貨車和校車。比亞迪預料可以從中受惠,降低其中車款的成本。
據合作協議顯示,雙方將整合車隊供應商Nuvve Holding的車輛至電網技術(V2G)與比亞迪的電池電動車技術(BEV),而車隊供應商的投資伙伴Stonepeak Partners、Evolve Transition Infrastructure亦需要幫助車隊轉型至電動車。
詳情請參閱原文: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