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一換一」計劃三月底屆滿 「買賣Quota」炒價飆倍最貴逾兩萬元
電動車「一換一」計劃於2018年推出以來,吸引大批車主轉用電動車,但隨着計劃將於今年3月31日屆滿,政府卻仍未表明會否延續,導致坊間出售「一換一」名額的價格,由以往約8000元至9000元,飆升至最高逾二萬元,不少車行均以「一換一最後機會」作招徠促銷電動車。有立法會議員指,「買賣Quota」在法理上容許,認為如要杜絕,則可考慮禁止車主在購買全新電動車後一年內轉手。
詳情請參閱原文:橙新聞
電動車「一換一」計劃於2018年推出以來,吸引大批車主轉用電動車,但隨着計劃將於今年3月31日屆滿,政府卻仍未表明會否延續,導致坊間出售「一換一」名額的價格,由以往約8000元至9000元,飆升至最高逾二萬元,不少車行均以「一換一最後機會」作招徠促銷電動車。有立法會議員指,「買賣Quota」在法理上容許,認為如要杜絕,則可考慮禁止車主在購買全新電動車後一年內轉手。
詳情請參閱原文:橙新聞
「香港寸土寸金、車位費高企、電力增容難度較高,充電樁並非電動車補能的唯一選項。」鄧曉光透露,未來除加速在內地部署MPS(Mobility Power Supply移動超充)產品外,還計劃將產品投放到香港市場。
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949.5萬輛,連續九年全球居首,同比分別增長35.8%、37.9%。截至去年末,香港電動車76395輛,佔車輛總數的8.3%。去年香港首次登記的私家車中,電動車佔比逾60%。
詳情請參閱原文:大公報
政府於2018年推出電動車登記稅寬減計劃(「一換一」計劃),至今已近6年,計劃將於3月31日屆滿,在政府財赤嚴重下,業界及車主擔心計劃未能延續,近月「一換一」買賣配額更炒至2萬元一個。據運輸署回覆,2023年透過「一換一」登記的電動私家車數目約2.8萬輛,涉及首次登記稅寬減金額約為73.9億元。有議員要求延長計劃,否則阻礙香港達到碳中和目標,亦跟政府推動新能源技術產業是自相矛盾。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網
外媒報道,美國車廠決定調整電動車生產策略,由純電動轉轉為側重混能車,對車用電池需求料造成影響,鋰和鎳的生產商開始削減成本,除了關閉鋰礦,也大規模裁員,並暫停數十億美元的項目。自去年初以來,美國的電動車熱潮降溫,鋰和鎳的價格開始暴跌,其中鋰價在過去一年暴跌了80%,價格已跌至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最大鋰供應商Albemarle,原定今年在南卡羅來納州建造鋰工廠已叫停,並解僱了300名員工,佔員工總數約4%。另一家美國鋰公司Piedmont Lithium也預告會裁減27%員工。
詳情請參閱原文:東網
2023 年中國電動車競爭激烈,已去到白熱化階段,不少薄有名氣的電動車品牌都先後傳出資不抵債甚至破產重整的消息。現在我們就為大家回顧幾個有趣的個案⋯⋯
1. 威馬墮馬
成立於 2015 年、曾豪言要在十年內超越 Tesla 的中國電動車品牌威馬,因受惠於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一度成為國內最有價值的新興汽車品牌,更獲得合共高達 1,500 億人民幣的融資。但去年 10 月傳出創辦人沈暉捲款出逃到美國,留下高達 400 億元的投資和債務,以及被欠薪的威馬員工後,旗下的電動車一度因為手機軟件停運而無法啟動;
詳情請參閱原文:PCM
據《Reuters》引述消息人士指,美國拜登政府將會放寬汽車排放限制,提供更多時間予汽車製造商轉型生產電動車,以降低電動車售價,讓更多美國人轉用電動車。據《Reuters》報道,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 Workers)與美國的汽車製造商曾表示,現時電動車技術對美國主流消費者而言仍太昂貴,因此希望政府可暫緩電動車銷售計劃,使業界可以有更多時間開發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
詳情請參閱原文:UNWIRE.HK
當我們樂見 電動車 日益普及時,有沒有想過這對 道路 和 基礎設施 會帶來多大的潛在 危機 呢?道路安全專家警告說,由於 電動車 使用重型鋰電池,相較於傳統燃油車,對公路和橋梁等 基礎設施 造成的負擔要多出50%。學界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華盛頓時報的報導,重型 電動車 對基礎設施造成的壓力還包括撞毀公路防護柵欄等問題,從而對燃油車、行人和自行車騎士帶來更大的 潛在 危機 。隨著拜登政府計劃淘汰燃油車和減少車輛排放,越來越多的人購買電動車,伴隨而來的問題也只會日益增加。
詳情請參閱原文:GOTCN
中國電動車崛起威脅各大車企,傳統車廠因而考慮聯手,期望能夠降低電動車技術成本,為求在市場上保住一席位。美國兩大汽車製造商福特(Ford)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高層相繼表示,願意考慮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降低電動車技術成本,以便與面向歐美市場的低成本中國電動車競爭。
外媒報道,通用汽車行政總裁Mary Barra表示,如果公司能夠與他人合作,尤其是一些不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技術領域,並藉此提升研發效率,通用將會全力以赴。
詳情請參閱原文:ON.CC
在電動車剛剛面世時,傳統車廠都會開出一條支線系列,例如 BMW 的「i」、Audi 的「e-tron」、Mercedes-Benz 的「EQ」、Hyundai 的「IONIQ」等等,讓消費者知道這些車系都是電動車。不過,隨著電動車款越來越多,甚至即將成為主流產品,再繼續保留支線名字,似乎不是一個有效的做法。平治也有相同的看法,因此計劃放棄再用「Mercedes-EQ」這名字。
詳情請參閱原文:DCF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