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電動車之父發表公開講座,探討能源與汽車革命新征程
印尼大學工程學院電機工程系(DTE FTUI)於4月28日(週一)在Mochtar Riady Plaza Quantum(MRPQ)大樓四樓禮堂舉辦公開講座,邀請陳清泉教授擔任主講嘉賓。此次活動由印尼電動車產業協會(Periklindo)與DTE FTUI合作促成,陳教授以「能源與汽車革命新征程」為題發表演講。
「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一位具有遠見的學者——陳清泉教授,他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他在能源與汽車技術領域的奉獻激勵了無數人,並塑造了可持續交通的未來,」電機工程系主任、印尼電機工程高等教育論壇(FORTEI)主席Arief Udhiarto教授在開場致詞中表示。
Arief教授指出,講座主題恰逢其時且意義重大。在印尼乃至全球面臨能源可持續性和氣候變化的迫切挑戰之際,此議題對學術界、產業界及政策制定者皆具重要啟發。「陳清泉教授的見解無疑將為創新與合作指明方向,」他補充道。
Periklindo研發副主席Prabowo Kartoleksono也在致詞中表示:「我們必須讓學生與研究人員準備好追隨並引領創新、新興技術乃至更遠大的目標。創新需具備全球競爭力,同時對在地產生深遠影響。」他強調,Periklindo願與印尼大學攜手合作,相信產業與學術界應共同努力,成為印尼經濟與產業未來的變革推動者。「這將確保印尼不僅是新技術的消費者,更是創新與領導者,」他說。
Feri Yusivar教授在活動中介紹了先進車輛研究中心(RCAVe)。他表示,RCAVe採取多學科整合方式,研究電氣化對未來車輛與移動性的影響,涵蓋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電池回收、自動駕駛車輛,以及未來汽車移動性的經濟與商業模式創新分析。
講座由Faiz Husnayain博士主持,他介紹了陳清泉教授的背景。陳教授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及榮譽博士學位,曾任香港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系主任,現為榮譽教授。他創辦了國際院士科技創新中心及世界電動車協會,年近88歲仍活躍於香港大學教學工作。
陳教授在講座開場時表示,成功的創新需具備獨特性、最佳化及顛覆性突破。他鼓勵學者持續提出問題,強調科學並非追求最終答案,而是培養提出更好問題的心態。
談及能源革命,陳教授指出全球三大挑戰:可持續性、可負擔性及可靠性。他提出三大核心解決方案:低碳化、智能化,以及電氣化與氫能發展。
他進一步闡述汽車革命分為兩階段:首先是電氣化,其次是智能化與網路連通的整合。他對此革命的願景從智慧聯網車輛延伸至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及智能社會。陳教授提出「四網四流整合」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包含能源網、資訊網、交通網及人性網的整合,以及能量流、資訊流、物質流及價值流的融合。透過此模式,人類的主動作為可與能源、資訊及移動性革命協同發展。
陳教授在講座結語中總結道:「上世紀我們專注於物理世界的進展,本世紀初則聚焦於數位化與網路空間的發展。然而,我們必須持續顛覆性思考,深度整合物理世界、網路空間及人類世界,將數據有效轉化為資訊、知識與智能,以解決複雜問題。單靠技術無法應對現實世界的挑戰,必須實現三者的深度融合。」
印尼大學工程學院院長Kemas Ridwan Kurniawan教授也在活動中致詞。他表示:「此次講座體現了我們促進知識交流與合作的承諾。這是向數十年開創性工作學習的機會,銜接傳統能源系統與尖端智能技術。我們希望共同培養下一代,推動變革,秉持可持續發展價值,並擁抱革命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