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數字化夾擊下 汽車後市場「大考」將至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3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821萬輛。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和車齡的延長,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熱銷,汽車後市場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圖為位於上海的一家途虎養車工場店。視覺中國供圖
以維修、保養為主的後市場產業是汽車價值鏈的終端,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務業。近年來,隨著消費市場逐漸復甦和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升級,這一產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詳情請參閱原文:新浪新聞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3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821萬輛。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和車齡的延長,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熱銷,汽車後市場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圖為位於上海的一家途虎養車工場店。視覺中國供圖
以維修、保養為主的後市場產業是汽車價值鏈的終端,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務業。近年來,隨著消費市場逐漸復甦和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升級,這一產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詳情請參閱原文:新浪新聞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中國大陸政府已批准「Chaoji」充電標準作為國家標準規格,可支援最高 900kW 功率充電,相較於現有的國標 GB/T(20234.3)DC 直流快充 250kW 的功率,新的 Chaoji 可說是有著顯著的提升。Chaoji 充電介面可透過轉接器相容於現有的 GB/T、 CHAdeMO 規格,不過轉接之後的功率表現則尚未有揭露之資訊。
詳情請參閱原文:U-Car.com.tw
中國是新能源汽車消費大國人所共知,最新明晟公司(MSCI)發表《第三次能源革命與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報告則指,截至去年,內地新能源車銷量佔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達64%,遠高於2020年的40.7%,而在相關汽車產銷總量中,有約78%為純電動車。
展望未來,該行預期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將會持續上升,特別是電動乘用車銷量料將於2026年升至大約1,227萬輛,即接近2022年銷量的兩倍。
詳情請參閱原文: on.cc東網
10月17日,2022巴黎車展正式開幕,闊別四年重新回歸。本屆車展中,新能源汽車成為重要元素。除了本土作戰的法系品牌,中國汽車品牌成為了巴黎車展上最為重要的面孔。
長城汽車攜旗下魏牌摩卡PHEV(Coffee 01)、拿鐵PHEV(Coffee 02)、歐拉好貓、好貓GT、閃電貓多款新能源產品展示其中。比亞迪面向歐洲市場推出的漢、唐和ATTO 3三款車型也在巴黎車展上悉數亮相。
這些中國車企的參展,在很大程度上透露其爭相搶灘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機遇的決心。長城汽車歐洲區域總裁孟祥軍錶示,歐洲是長城汽車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巴黎車展是長城汽車向歐洲市場展示品牌和產品的最佳機會。長城汽車正在研究汽車行業碳排放的整個生命週期,到2025年,將推出50多款新能源產品,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使用。
去年以來,中國車企集體錨定歐洲市場,加速向歐洲國家出口新能源汽車。其中,比亞迪、上汽、領克、蔚來、小鵬汽車、愛馳汽車等已相繼進入歐洲市場,並取得了初步進展。
近期,上汽、比亞迪、蔚來等車企又加速了在歐洲市場的佈局進展。 9月,上汽MG MULAN在國內和近20個歐洲主要國家同步上市,1萬輛MG MULAN從上海出發,正式運往歐洲。 “十一”假期前後,比亞迪、蔚來相繼發佈歐洲戰略。比亞迪計劃在今年底進入10多個歐洲國家,蔚來汽車也明確了在德國、荷蘭等四個歐洲國家開展業務,並規劃到2025年在歐洲建立數百座換電站。
業內人士分析,歐洲市場之所以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一個重要因素是歐洲各國的碳排放政策正不斷趨嚴,這意味著歐洲當地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量將隨之風起。
詳情請參閱原文:中新網
香港大學榮譽教授及原電機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陳清泉,年輕時曾在內地求學,回歸後又成為香港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幾十年來親眼見證中國科技不斷發展。他日前接受《橙新聞》採訪表示,過去十年,國家在科技進步方面取得非凡成就,對科技重視可謂史上空前,香港應抓住機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以下為訪問全文:
問:感謝院士,今天我們的訪問主要聚焦在過去10年以及未來的一些發展方面。您年輕的時候在內地求學,回歸之後又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擔任內地多個大學的名譽的客座教授,可以說是內地科技發展的見證人。請問您對內地科技發展的現狀有什麼樣的感受?
答:我覺得這10年中國的科技發展是突飛猛進,也就是說現在中國已經進入世界科技強國的行列,現在就要從科技強國的行業進入到科技強國的前列,我們的目標就是在第二個10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這也是習主席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提出的目標。
國家堅持科技興國、人才強國等戰略;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域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十年來, 在全國科技界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
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增長到2.44%,超過OECD國家的平均水準。研發人員總量和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均世界首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新的變化。中國既是國際前沿創新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貢獻者。
我自己的親身感受是歷史上的三個空前未有:國家對科技空前重視和迫切要求;國家對科學家的空前愛護和期望;科學家實現理想發揮才能的空前機遇。
那麼在這樣大環境下,香港要扮演什麼角色?習主席在6月30號在香港科學園接見我們,正好我站在習主席的正對面,我一直牢牢記住習主席的5句話,第一句話是希望香港發揮自身優勢。第二句話就是匯聚全球創新資源。第三句話就是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珠聯璧合。第四句話就是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第五句話就是著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習主席還語重深長地說,香港科技工作者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大家繼續弘揚愛國愛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那麼香港扮演的角色,習主席已經很明確了,我們要發揮我們自身的優勢,利用我們聯通世界的優勢,精準匯聚全球科技創新的資源,然後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珠聯璧合,強化產學研創新的協同作用,完善香港科技創新的生態鏈。我們要在建設全球創新高地中發揮獨特的作用,香港也成為國際科創中心。
我們要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最美麗的現代化灣區。其中關鍵要融合和協同,融合是包容開放一盤棋,協同是優勢互補。
問:我們繼續回顧內地近10年來科技進步。其實有哪些方面您覺得是印象最深刻的?
答:從大的方面來說,比如說航天科技是最明顯,我們現在成為航天強國,我們為什麼要發展航天科技?我們人類為什麼要上天?只有有希望的民族,才有志氣離開地球探索太空。如果一個民族一直蹲在地球上,你就不能太過有希望。
所以一些有希望的民族,就要離開地球,探討的是新天地,現在中國已經進入航天強國。我們國家的航天是厲害的,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載人深潛,北斗通訊,量子通訊,這些都走在前面,其他方面比如說在醫學方面,幹細胞,腦科學等戰略高科技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和重要原創性突破。在金屬納米材料,超超臨界燃煤發電,特高壓輸變電,第三代核電裝置,復興號高速列車,雜交水稻,海水稻等方面,我們都已經躋身世界前列。
我從事40多年的新能源汽車,中國在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60萬輛,同比增長1.2倍,佔新車銷售比重達21.6%;6月末,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1000萬輛。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已連續7年產銷量世界領先。在動力電池技術、動力總成技術、車聯網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我總結出新能源汽車快速健康的四條規律:1.創新驅動;2.兩輪驅動,政策驅動和市場驅動;3.三好,好的產品、好的基礎設施、好的商業模式;4.四網融合,交通網、能源網、資訊網、人文網融合。
訪問全文及視頻請參閱:橙新聞
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汽車團隊認為,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動汽車銷售已達250萬輛,6月份的銷量更創新高。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預計今年生產和銷售電動車將達到600萬台,其全年滲透率將達到25%。
明年由於全面補貼的取消,滲透率會降低。但是中國依舊會佔據全球一半的電動車產銷。
燃油車方面,鞏旻預計由於購置稅的政策降低,國内今年下半年將會增加燃油車70-80萬台購買需求。不過,政府雖積極推出與電動車相關的資助政策,但似乎只能有限度刺激市民對汽車的需求。並預測2023年全年汽車銷售的升幅將會放慢。
詳情請參閱原文:頭條日報
中國成為2021年全球第三大汽車出口國:根據Just-Auto的數據,中國去年出口首次突破200萬輛,總量達到201.5萬輛,僅次於日本(382萬輛)和德國(230萬輛),位居全球第三,已經大幅超過韓國的152萬輛出口業績。
電動汽車佔50萬輛,約佔總量25%:燃油汽車佔了150萬輛、約佔總量75%。
而今年純電動機動車增速還是最為顯著,預計明年可能就會超過燃油車,成為最大的出口類別。
資料來源:網易
中國汽車廠商將借助商用純電動汽車(EV)在日本發動攻勢。東風汽車集團旗下企業等將向日本大型物流企業SBS Holdings供應1萬輛小型純電動貨車,而比亞迪(BYD)力爭使對日本銷售的大型純電動巴士降價4成。受全球去碳化趨勢的推動,大型物流企業已開始轉向純電動汽車,但由於日本汽車企業的行動遲緩,物流企業正在選擇價格低廉的中國車。如果行動遲緩的日本車企不能儘早捲土重來,日本國內市場有可能被奪走。
詳情請閱原文:日經中文網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表示,已經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以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並將陸續增加更多本地數據中心;所有在中國市場銷售車輛所產生的數據,都將存儲在境內。
特斯拉在官方微博稱,將向車主開放車輛訊息查詢平台,此項工作正在密鑼緊鼓地進行;特斯拉將盡一切努力來貫徹執行汽車數據安全管理工作,確保數據安全。
該公司強調,堅定支持行業的規範化發展;汽車數據安全非常重要,特斯拉堅信,統一規範管理,將更有利於智能汽車的有序長遠發展。
詳情請參閱原文:信報
中國製造的Model 3已攻上中國電動車銷售榜冠軍,馬斯克指計劃在中國設計生產一輛中國原創的特斯拉,並銷往全球。
詳情請參閲原文:https://technews.tw/2020/04/24/chinese-style-tesla-would-be-under-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