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配套差政府急泵水補鑊 冀2025年充電設施增逾15萬個
為實現2050年本港達致碳中和,政府今日(17日)推出首份《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措施包括大幅增加充電設施,預計在2025年,全港充電設施會增至15.5萬個,並會在同年開始在政府停車場徵收充電費。
然而,有業界人士批評政府推出的措施含糊,未有實際細節,憂慮充電數量未能達標,變相打壓汽車增長。有電動車車主亦指,政府在新措施上把設置充電權交予業主立案法團,但現實上面對很多掣肘。
詳情請參閱原文:東網
為實現2050年本港達致碳中和,政府今日(17日)推出首份《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措施包括大幅增加充電設施,預計在2025年,全港充電設施會增至15.5萬個,並會在同年開始在政府停車場徵收充電費。
然而,有業界人士批評政府推出的措施含糊,未有實際細節,憂慮充電數量未能達標,變相打壓汽車增長。有電動車車主亦指,政府在新措施上把設置充電權交予業主立案法團,但現實上面對很多掣肘。
詳情請參閱原文:東網
2021年上半年,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市場價格均迎來了大幅的上漲。 6月30日,上海有色碳酸鋰(99%)現貨價格為8.75萬元/噸,上半年累計上漲69.9%;氫氧化鋰(56.5%)價格為9.4萬元/噸,上半年累計上漲91.8%。氫氧化鋰價格實現對碳酸鋰的反超。
碳酸鋰方面,上半年全球終端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今年1-5月,全球新能源乘用汽車銷量達到約196萬輛,同比增長174%。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大增201.5%;德國、法國、英國市場分別同比增長233%、140%、161%;美國市場同比增長約116%。 (超高的增速與全球去年同期受疫情衝擊基數低有一定關係)。展望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擺脫補貼以來,進入良性增長軌道;歐盟執行委員會7月份通過的氣候方案要求到2035年全部新銷售的汽車排放降為零;拜登政府規劃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到2026年至少達到25%,而其目前僅為3.2%。因此,總體來看,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景氣度很高,且對未來的預期十分樂觀。在此背景下,碳酸鋰價格未來有望持續保持強勢。
詳情請參閱原文:國際能源網
今年年初舉行的 CES 2020,Sony 突然公開概念電動車 Vision S,讓全球媒體和車迷都嚇一跳。不過 Sony 當時表明,Vision S 純粹是為了展示他們和合作夥伴的汽車科技,他們並沒有成為汽車品牌,將 Vision S 投產和推出的打算。
然而日前 Sony 中國在微博發帖,卻讓一眾喜愛 Sony 設計和對 Vision S 感興趣的車迷重燃希望。Sony 中國在微博上載了一幅 Vision S 的宣傳圖,然後配上「加油,努力考駕照吧!」的文字和 #Sony Design# 的 Hashtag,這則微博貼文引起了中國網民的一陣騷動,有人認為 Sony 是暗示要在中國市場推出 Vision S 電動車,或者 Sony 會跟其他車廠合作,為對方的新車設計造型。
詳情請參閱原文:UnwireHK
汽車產業是一個成熟的產業,我們很少看到行業內的領頭企業會像今天這樣在根本問題上出現分歧。按銷量計算,TOYOTA和福斯這兩家公司是最大的汽車生產商。但對於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兩家公司的立場卻完全不同。
先看福斯集團,它的旗下有奧迪、保時捷等汽車品牌。在福斯的柴油車廢氣排放醜聞爆出之後,福斯集團在新董事長Herbert Diess的帶領下「洗心革面」。Herbert Diess十分看好電動汽車,明確告知管理層要快速向電動汽車方向轉型。他給出的資訊很簡單:要麼快速轉型,要麼公司完蛋。
跟不上時代的變革,公司可能就會倒閉。諾基亞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Herbert Diess,福斯集團董事長
在Diess的帶領下,福斯在電動汽車領域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福斯的這個策略在2020年才看到回報,成為了僅次於特斯拉的第二大電動汽車製造商。2021年,福斯電動汽車的生產規模會更大,他們會推出ID.4電動汽車,這也是福斯集團首次嘗試打入北美市場。
但福斯的野心不只如此。2025年之前,福斯集團目標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這是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目前,特斯拉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大生產,一定不會輕易讓出冠軍寶座。
詳情請參閱原文:TechBang
平治不是世界產量第一的車廠,但無可否認它是世界車壇的龍頭大哥,當平治推出第一部量產的電動車Mercedes-Benz EQC,大家自然很想知道它會是怎樣。電車快是否定理?平治的電動車又有否其汽油車的影子?另外,當EQC與其他電動SUV如Audi e-tron、Jaguar I-Pace和Tesla Model X相比,規格上又誰比誰更勝一籌?今次 TopGearHK 極速誌親身到挪威試駕EQC,片中一一話你知。
昨天最大的民生新聞就是河南等地的大雨,在大自然的暴力面前,人類好不容易發展出來的技術顯得很無力。希望雨快點停下,受災地區的朋友們都平平安安。
對我們汽車產業的從業者來說,很震撼的一些畫面就是停在地庫的、街邊的汽車被大水沖成了漂浮的“船”。雖然這是極端情況,但是的南方地區在夏季時遭遇到狂風暴雨是經常發生的,即使把車停在車庫裡,也可能遇到被水淹的飛來橫禍。大家都知道水泡過的燃油車,由於發動機進水,會帶來很多潛在問題,而電動汽車這一新興事物,也怕進水嗎?而且電車浸水以後是否還可能造成漏電等新的問題?這讓不少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很擔心。
那麼今天就從電池包設計的角度,討論一下電動車泡水之後是否安全的問題。
首先,純電動汽車的高壓電系統至少在400V左右,這個電壓比較高,超過了人體安全電壓的範疇。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電動汽車的安全設計需要對高壓電採取應對措施,我們通常稱之為高壓電氣安全規範。國內外一直非常重視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中國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20年《電動汽車安全指南》,我也參與了一些編寫工作。
詳情請參閱原文:車雲網
鈴木將在2025年之前涉足純電動汽車(EV)領域。鈴木要運用在汽車小型化、輕量化方面的經驗,首先面向主力市場印度進行開發,設想消費者實際負擔的金額為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9萬元)水平。之後還將陸續投放到日歐市場。至此,日本國內主要廠商均將推出純電動汽車,通過包括輕型汽車(日本國內的車型分類,指符合排量在660cc以下等條件的小型車輛)在內的小型車向純電動汽車過渡的步伐或將加快。
詳情請參閱原文:日經中文網
DETROIT, June 29 (Reuters) – You glide silently out of the Tesla (TSLA.O) showroom in your sleek new electric Model 3, satisfied you’re looking great and doing your bit for the planet.
But keep going – you’ll have to drive another 13,500 miles (21,725 km) before you’re doing less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than a gas-guzzling saloon.
That’s the result of a Reuters analysis of data from a model that calculates the lifetime emissions of vehicles, a hotly debated issue that’s taking center stage as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push for greener transport to meet climate targets.
The model was developed by the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in Chicago and includes thousands of parameters from the type metals in an electric vehicle (EV) battery to the amount of aluminium or plastic in a car.
Argonne’s Greenhouse Gases, Regulated Emissions and Energy Use in Technologies (GREET) model is now being used with other tools to help shape policy at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and the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the two main regulators of vehicle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rod Cory Kelly, principal energy systems analyst at Argonne, said making EVs generates more carbon than combustion engine cars, mainly due to the extraction and processing of minerals in EV batteries and production of the power cells.
But estimates as to how big that carbon gap is when a car is first sold and where the “break-even” point comes for EVs during their lifetime can vary widely, depending on the assumptions.
Read more: Reuters
電動車熱潮推動鋰電池及金屬需求,各大車廠亦加緊搶奪供應。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已和美國加州、德國的開發地熱鹽水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以確保鋰金屬的供應。
消息人士表示,Stellantis的兩位合作夥伴,分別是位於美國加州索爾頓鹹水湖的Controlled Thermal Resources(CTR),以及德國黑森林地區的Vulcan Energy。
Stellantis是一家跨國汽車製造商,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由原來的快意佳士拿及標緻雪鐵龍合併而成,為全球第四大車廠。
詳情請參閱原文:on.cc
吉利旗下的 LEVC 是現時倫敦的士 TX5 的生產商,除了製造 TX5 的士,LEVC 亦以這個車款和平台製作了客貨車版本 VN5。最近 LEVC 再進一步推出第二款基於 TX5 的車款 e-Camper,顧名思義是一部以電池驅動的露營車。
LEVC e-Camper 跟其他同廠的車款一樣,是一款以引擎發電輔助的電動車,它的前置摩打由電池驅動,續航距離約 97 公里,當電源耗盡後則由 Volvo 的三汽缸 1.5L 引擎發電,令整個續航距離大大增加至約 483 公里。以引擎發電的好處是加油的速度較充電快,並且有更佳的能源轉換效率。
資料來源:Unwire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