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停車場最快下半年收充電費 較原定早逾年
為了鼓勵市民轉用電動車,政府停車場的充電服務現時不收費,環境及生態局表示,為加快充電服務市場化步伐,政府決定提前為政府公共停車場設置電動車充電器自助繳費機,較原定時間早一年多收費,首階段工程已於葵芳停車場展開,預計今年上半年測試,以配合最快今年下半年開始逐步在政府停車場徵收充電費。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認為,提早收費會窒礙電動車普及步伐,又認為收費水平應與兩電水平相若,每度電不應超過兩元。
詳情請參閱原文:明報
為了鼓勵市民轉用電動車,政府停車場的充電服務現時不收費,環境及生態局表示,為加快充電服務市場化步伐,政府決定提前為政府公共停車場設置電動車充電器自助繳費機,較原定時間早一年多收費,首階段工程已於葵芳停車場展開,預計今年上半年測試,以配合最快今年下半年開始逐步在政府停車場徵收充電費。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認為,提早收費會窒礙電動車普及步伐,又認為收費水平應與兩電水平相若,每度電不應超過兩元。
詳情請參閱原文:明報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2023年4月14日宣布成立「智慧出行車聯網技術聯盟」(「聯盟」),旨在完善香港智慧出行生態系統,促進更多產、學、研於智慧出行及相關技術的協作,加快香港部署車聯網技術及基礎設施,助力香港成為智慧城市的典範。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及來自學術界、智慧出行領域的專家及業界翹楚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聯盟的成立,本會會長董清良先生亦是當中嘉賓之一。
除外,同場舉辦的《數字經濟峰會-智慧出行論壇》將分享技術的階段性成果及未來發展,探討車聯網在香港應用的挑戰及解決方案,以及自動駕駛商業化等議題。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先生稱:「政府一直致力將科技帶到市民生活的每個方面,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當中的『智慧出行』,其中一項主要措施就是要促進自動駕駛車輛及車聯網技術在本港進行更廣泛的測試和應用。應科院牽頭成立『聯盟』正正提供一個跨行業的平台,連結各領域,共同促進香港車聯網技術生態圈的發展,為知識轉移和商業化締造良好環境,聯手推動車聯網在香港『落地』。」
應科院董事何偉中先生欣見「聯盟」成立:「智慧出行車聯網技術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5G網絡技術的成熟,更多創新的應用科技應運而生,應科院的車聯網技術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智慧出行車聯網技術聯盟」匯聚各領域的專家,共同探索如何利用本地創科提高道路安全和效率,為未來車聯網 ˴ 聯網自動駕駛車輛和智慧城市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便利市民生活,製造友善營商環境。」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表示十分期待「聯盟」成立後,對香港智慧出行所產生的多重正面能量:「推動智慧出行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應科院將聯同多個技術領域專家、學者和業界翹楚利用「智慧出行車聯網技術聯盟」的平台,共同完善交通技術及相關基建的生態圈,展開多元化的技術研究、探討應用場景及可行方案,推動更多在創新科技方面的「產、學、研」協作,而大灣區城市亦能參考香港的經驗和技術,加快兩地交通互通互聯,成就香港為「十四五」規劃下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智慧城市科技是推動經濟及社會復甦的重要引擎,政府早前分別公布《香港智慧出行路線圖》和《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落實「智慧出行」,關注市民出行的便利及安全,致力將科技融入城市管理及服務,製造友善及便利的營商環境,為市民日常生活帶來裨益。為加快智慧出行及相關應用在香港的部署,應科院主導成立「智慧出行車聯網技術聯盟」,獲得本地學界及業界多間機構的支持,旨在促進車聯網、5G及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技術研發,保持各持份者緊密聯繫,加強產業、研究機構、學術界之間的協作,為業界常見的困難和技術需求探討可行解決方案,共同推動發展㇐個集創新、協作、創業精神和技術商業化的生態系統。
應科院致力研發各種科技智慧,助力打造香港成為國際級智慧城市,車聯網技術便是應科院皇牌技術之一。車聯網技術於2015年在創新科技署及運輸署支持下積極開展研發,配合高速、可靠和低延遲的5G網絡技術,以更有效、準確和快速的信息共享,提高道路及行人安全和交通效率。在2021年,應科院開展香港首個車聯網公開道路測試,同時是全球最大型的車聯網公路測試,測試地點由科學園至沙田市中心,全長14公里,並於去年啟動第二階段路試及「深港車聯網科創走廊」,研究及測試車聯網技術在香港道路所需的的應用場景、網絡及相關基建,進一步推動香港與深圳交通互聯互通及跨灣區自動駕駛。
應科院除了在《數字經濟峰會-智慧出行論壇》中分享最新車聯網技術發展及實際案例外,同時於4月12至1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香港國際創科展中重點展示車聯網技術,市民可以透過親身體驗,更了解未來智慧出行的應用。展會上更會展出應科院其他皇牌技術,包括Easy 5G方案、聯盟式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私隱保障傳感技術、HoneyNet 網絡安全情報收集技術、第三代半導體及節能創新3D集成電路平台技術。
美國電動車Tesla繼月前在全球市場包括內地及澳門降低全線新車售價之後,香港也於4月15日起減價,減幅高達14.7%不等,會否掀起電車減價潮?
香港Tesla全線6款有售車型之中,只有Model 3及Model Y標準後驅版車價不變,其餘4款型號減幅由8.71%至14.7%不等(詳見附表),當中減幅最多是Model 3 Performance四驅版。新車雖然減價,要留意是品牌Supercharger快速充電收費不斷加價,據知3月中起港島區超級快充電繁忙時段(8:01am至9:00pm)收費加至$4.7/kWh(非繁忙時段$2.35/kWh);九龍及新界繁忙時段新收費為$4.1/kWh(非繁忙時段$2.05/kWh),相比去年同期加幅超過30%!
資料來源:星島頭條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4月6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最新發表2023年智慧城市指數,香港在全球141個城市中排名躍升至第19位,較2021年從118個城市中排名第33位大幅上升。
創科局局長孫東表示,最新排名肯定了香港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不斷進步,指好消息正好在由特區政府和數碼港聯合主辦的「數字經濟峰會開幕」之前發布,是香港數字經濟開啓新發展的重要標誌。
創科局指,感謝各個業界過去多年來所作出的貢獻,認為他們的努力為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孫東希望未來與各持份者以至全社會,一同繼續為建設智慧香港而努力。
資料來源:香港商報
隨着各國對解決氣候問題有共識,並積極推動新能源應用,汽車業正面對一場革命,即由傳統燃油驅動,轉變為淨零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車。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已領先全球,美國亦正在積極迎頭趕上,力爭全球汽車行業技術和將來的智能汽車技術話語權。中美圍繞電動車產銷量、電池原材料、智能化與數碼化造車等技術的角力,將勾勒出全球汽車業的未來,而中美兩大汽車股比亞迪股份(01211)及特斯拉(Tesla),勢成為資金押注的兩大焦點股!
事緣2015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1)通過《巴黎協議》,設定限制全球溫度升少於攝氏兩度的目標。為了達成這目標,全球主要國家透過各種政策推動淨零碳排,減緩氣溫日益上升的速度。其中,電動車被視為關鍵產業,主要是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只有燃油車的一半,若配合再生能源,更可降至燃油車的三分之一。到了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超過30個國家和6家車廠共同簽署2040年實現乘用車輛全面電動化的協議。
詳情請參閱原文:東方日報
多名議員日前去咗參觀電動車,陳紹雄仲即場試駕,期間仲有大發現,就係駕駛座前面有一個新增鏡頭,原來係「防瞌眼瞓」功能,只要鏡頭捕捉到駕駛者「瞌眼瞓」,就會發出警號,保障行人同其他道路使用者嘅安全。
詳情請參閱原文:on.cc
比亞迪股份的業績去年在股神巴菲特不斷減持期間迎來爆發式增長,期內收入達4,240.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96.19%;純利大增4.45倍至166.22億元;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56.37億元,增幅更達11.46倍。更重要的是,汽車及相關業務毛利率亦見改善,按年增3.69個百分點至20.39%,惟與海外產業龍頭仍有一定差距。
詳情請參閱原文:on.cc
新能源汽車涉及不同燃料電池的電動車技術,鄭家偉介紹,近年興起的氫能電動車,被視為是比鋰電池電動車更環保的選擇,惟氫在生產和儲存上都存在缺點,限制其較難在香港「落地」應用。為此其團隊率先構思以氨氣(即阿摩尼亞)作為動力系統,並成功開發出首架由氨推動的燃料電池電動車,希望能作為更安全、更具效益的「零碳排放」汽車燃料。
詳情請參閱原文:文匯報
香港致力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產業規劃是未來發展重中之重,而新能源汽車便是其中一個獲點名的策略科技產業。被譽為「港產電動車之父」的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本港具備高水平研發、部件採購便利等優勢,加上電動車製造所需空間遠比傳統汽油車小,現已有充分條件製作「香港品牌」的電動車,其團隊更開始與廠家洽商在港設廠。他認為,當前香港最重要的是加緊培訓電動車人才,並整合已有的檢測認證優勢,以搶攻佔全球四成的右軚電動車市場,助力實現經濟多元發展以及碳中和目標。
詳情請參閱原文: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