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領先世界 美媒分析成功秘訣
在短短幾年內,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主宰者。7月3日中國電動車的生產突破2000萬輛。而由生產1000萬輛至第2000萬輛,中國只用了17個月的時間。「產量越來越多,用時越來越短」,內媒評論稱這背後是政策和市場雙重支撐,也是技術和體系共同「加持」。
詳情請參閱原文:巴士的報
在短短幾年內,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主宰者。7月3日中國電動車的生產突破2000萬輛。而由生產1000萬輛至第2000萬輛,中國只用了17個月的時間。「產量越來越多,用時越來越短」,內媒評論稱這背後是政策和市場雙重支撐,也是技術和體系共同「加持」。
詳情請參閱原文:巴士的報
屹立香港60載的金城營造,為致力響應政府發展綠色運輸,建構智慧城市,金城行政總裁王紹恆Rex利用集團在交通基建及新能源業務的豐富知識及經驗,近日推出新業務「金城快充ZETTA」,提供嶄新直流群體充電(直流群充)及快充方案,為巿場特別是物流運輸業和大眾運輸等商用電動車,提供真正快充服務。座落於土瓜灣新寶工業中心的「金城電動車營運中心」,是全港首個配備「金城快充ZETTA」的地點。官方指快充速度高達480 KW充電功率,並能同時為多達12輛電動車進行快充,大幅縮短充電時間;而且分支充電裝置的體積只是傳統的約十分之一,大大增加配合停車場空間上的彈性,即使在狹小場地亦能安裝,易於部署。
詳情請參閱原文:AM730
近年來,新車的維修成本一直在穩定上升中。複雜性的增加、新部件以及不可修復的耗能元件等因素意味著,如果您的新車發生故障或意外,您可能需要比以往支付更多的費用才能將其恢復接近原貌。
詳情請參閱原文:udn.com
觀乎環球政策對傳統燃油車的敵視態度,燃油車逐漸淡出主流,是難以改變的大趨勢。不過,取而代之的,是否就一定要Tesla之類的電動車?卻又未必,另一可能發展方向是氫能車。說到討論熱度和公眾的熟悉度,氫能車無疑遠比不上電動車,但氫能車的一些特性,令其有電動車無法取代的優勢,潛能不能忽視。
詳情請參閱原文:HKET
全球第四大車廠 Stellantis 預料,由於電動車需求升溫,半導體短缺的問題可能會捲土重來,這代表目前「晶片荒」緩解,不過是曇花一現。
據《彭博》報導,Stellantis 半導體採購主管 Joachim Kahmann 在週二(18 日)指出,隨著車輛軟體功能爆發式成長,晶片供應緊俏的風險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急劇攀升。
詳情請參閱原文:鉅亨
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7 月 13 日表示,2021-2026 年該公司將在氫燃料電池技術上投資近 25 億歐元(IT之家備註:當前約 198.5 億元人民幣),並預計到 2030 年將產生約 50 億歐元(當前約 397 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該計劃比之前 2021-2024 年投資計劃中指定的資金多了 10 億歐元(當前約 79.4 億元人民幣)。
博世預計,到 2030 年,五分之一重量為 6 噸或以上的新卡車將配備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詳情請參閱原文:新浪汽車
有巴士公司訂立目標,四年後不再買新的柴油巴士,逐步轉用新能源巴士,包括氫能巴士,減少路面污染。有智庫組織建議,政府要及早推動商界投資設置加氫站。
炎炎夏日,在巴士站候車原本已經熱得難受,還要加上柴油巴士停車時,車尾引擎這個「火爐」。
城巴總經理(工程)蘇國健說:「我們城巴訂了一個目標2045年,比政府的目標早五年,我們已經不會有這些化石燃料車。我們覺得氫能車的潛質是很大的,很適合我們巴士公司使用,相信我們未來都會採購相當多數量的氫能巴士。」
詳情請參閱原文:TBV News
LG電子宣布將從全球家電品牌轉型成提供「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的企業,同時也將開拓電動車充電、數位健康等新業務領域,並在2030年前達到全球年營收100兆韓元(約772億美元)的目標。
執行長William Cho在南韓首爾LG科學園區舉行的重要演講,描繪以3大成長引擎為基礎所擎畫的宏大願景,分別為:整合商業組合實現平台式服務模式、加速 B2B 發展、開拓電動車充電及數位健康等新業務領域。他接著說,「電動化、服務化和數位化將成為LG電子的關鍵轉捩點,可望在中長期快速成長。」
詳~請參閱原文:Yahoo New
在電池黑科技出現之前,想要提高電動車續航力的花招很多,其中影響巨大的就是溫度控制,最新的研究發現,使用一種特殊的隔熱套,就能夠達成增加續航的神奇功效。
由六位中國科學家研發的這款隔熱套,被命名為 Janus,根據實驗在夏季白天於電動車上實測,車內溫度可以比外界下降攝氏 8 度,於冬天時則能夠讓車內溫度高於外部 6.8 度,而且不分季節、不需耗能,並且易於大規模生產,被研究人員認為是改善電動車效能的新方法。
詳情請參閱原文: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