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動房車 廣汽埃安AION ES香港試駕
廣汽集團(GAC Group)今年初進軍香港車市,並同時引入旗下電動車品牌埃安(AION),隨着新款升級版Y-Plus純電動SUV登場成本地車市焦點後,香港代理又打破慣例推出ES純電動四門房車以測試水温,「一換一」售價僅HK$179,000起;據知首批新車將於12月開始交付,惟今年香港配額經已全數售罄,現在落訂最快要等3個月才能取車。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頭條
廣汽集團(GAC Group)今年初進軍香港車市,並同時引入旗下電動車品牌埃安(AION),隨着新款升級版Y-Plus純電動SUV登場成本地車市焦點後,香港代理又打破慣例推出ES純電動四門房車以測試水温,「一換一」售價僅HK$179,000起;據知首批新車將於12月開始交付,惟今年香港配額經已全數售罄,現在落訂最快要等3個月才能取車。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頭條
近日車壇的熱話定必是Tesla發布的Cybercab,上周於美國舉行的「We,Robot」發布會,Tesla行政總裁Elon Musk為世人揭曉了最新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款的原型車,吸引眼球的是獨特的蝴蝶門設計,金屬色澤和流線型設計使外形充滿未來感,就外觀來說足以在云云眾多電動車中脫穎而出。不過自從亮相以來外界的反應兩極,導致Tesla的股價大跌9%,看來投資者並不看好是次的設計,到底Cybercab最令人失望的地方是甚麼?
詳情請參閱原文:HK01
Rho Motion 調查,9 月全球電動車市場又創銷售紀錄,總計售出 170 萬輛電動車,又以中國電動車市場表現最突出,單月銷售 110 萬輛刷新紀錄,幾乎占全球市場銷售量 66%。
2024 年迄今,全球共賣出 1,150 萬輛電動車,中國市場銷量高達 720 萬輛,年增長率達 35%,明顯領先其他電動車市場。
歐洲和北美市場表現疲乏,歐洲市場銷量減少 4%,美國和加拿大市場雖然持續增長,但漲幅僅 10%。中國憑藉強大市場需求和快速成長銷量,成為全球電動車領頭羊。儘管銷量亮眼,中國電動車產業卻面臨過度依賴進口晶片的問題。
詳情請參閱原文:台灣科技新報
市場調查機構顧能(Gartner)公布,預測到2025年年底,包括汽車、公車、貨車和重型卡車在內,全球有8,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上路行駛,年增33%。
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數量為4,900萬輛,佔比57.6%,遠超過歐洲的2,060萬輛和北美的1,04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繼續大幅超過全球其他地區的總數量,並可能在未來十年內保持這一趨勢。
詳情請參閱原文:EXMoo News
據彭博引述消息報道,蘋果(AAPL)多年來一直與比亞迪(1211)合作,並早於2017年左右已聯手打造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電池系統,以設計出續航里程更長、安全性更高的電動車電池。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指出,蘋果與比亞迪共同開發的技術原本是針對蘋果曾經計劃研發的車型進行高度定制。在這項秘密合作關係中,蘋果工程師帶來了先進電池包和熱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比亞迪則貢獻了使用磷酸鐵鋰電池(LEP)的製造技術。
詳情請參閱原文:星島頭條
中國大陸寧德時代(CATL)和國軒高科(Gotion High-tech)今年都發表新電池,號稱10分鐘內電量能從10%充到80%。
電池製造商的目標是在約五分鐘完成充電,讓充電的體驗跟傳統燃料汽車加油相同。許多電動車的潛在買主都因為可能要在旅途中,花多達一個小時充電,導致行程被打亂而卻步。
詳情請參閱原文:UDN.COM
根據電動車數據公司EV Volumes,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在2024年8月的電動車銷售量超過了其他競爭對手,包括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該品牌的競爭定價策略顯著提升了其市場表現,銷售數字的成功使其在當月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24.2%,遠高於其他品牌。
詳情請參閱原文:TechNice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表示,歡迎及支持施政報告公佈推動電動車輛產業發展的措施,包括資助的士業界和專營巴士公司購置電動車輛、資助私營機構安裝高速電動車充電設施,探討利用現有油站用地以「一地多用」模式設立充電站,並構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推動綠色船舶燃料儲存庫等基建發展。
中電總裁羅嘉進表示,一直積極配合政府推動綠色出行,加快安裝電動車充電器,以及為充電服務營運商提供不同的供電方案及支援,以加快公共電動車充電設施投入運作,亦正與油站營運商合作,推動油站轉型為快速充電站。中華電力聯同15間電動商用車生產和營運商、充電服務營運商和提供綠色金融服務的銀行等機構,組成「電動出行同盟」,透過跨界別溝通協作,促進技術交流,加快推動本港電動商用車普及化。
詳情請參閱原文:橙新聞
近日工聯會公布在 7 月份進行的香港電動車用家充電習慣意見調查,當中收回了 333 份網上回覆。從中可見約 8 成受訪者認為公眾充電設施數量不足之外,也有超過 7 成人士認為公眾充電收費過高及充電收費模式不合理。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引述環保署數據,提到現時公眾充電樁數量是少於 5,000 個,配備中速和快速充電功能的只約 3,000 個,數量絕不夠車主使用。另外,現時電動車以按時收費模式操作也是不合理的,或令車主支付更多充電費用而不自知。
詳情請參閱原文:E-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