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10月全球電動車銷量增長35% 中國增54%
市場研究公司Rho Motion表示,10月全球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按年增長35%,至172萬輛,中國增長54%,達到120萬輛,創紀錄新高,引領增長趨勢。歐洲電動車銷量增長0.8%,達到26萬輛,按年率計,連續第2個月增長。
研究公司數據經理指,歐洲電動車製造商或減價,以提高銷量達到歐盟為明年設定的碳減排目標,避免罰款,又預計中國電動車市場今年最後兩個月銷量仍然強勁。
資料來源:RTHK
市場研究公司Rho Motion表示,10月全球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按年增長35%,至172萬輛,中國增長54%,達到120萬輛,創紀錄新高,引領增長趨勢。歐洲電動車銷量增長0.8%,達到26萬輛,按年率計,連續第2個月增長。
研究公司數據經理指,歐洲電動車製造商或減價,以提高銷量達到歐盟為明年設定的碳減排目標,避免罰款,又預計中國電動車市場今年最後兩個月銷量仍然強勁。
資料來源:RTHK
香港代理意鋰駿汽車 Azzurri Automobile Limited 繼去年引入 Alfa Romeo 後,最近再宣佈引入 FIAT 和 Abarth 兩大經典意大利品牌汽車並正式宣佈重返香港市場,並將以歐洲市場大賣的 Fiat 500e 和 Abarth 500e 打響頭炮。
詳情請參閱原文:UNWIRE.HK
中國車廠陸續公布10月新能源汽車交付數據。龍頭比亞迪 10月賣出50.2萬輛,銷量繼續遠遠抛離其他車廠。至於一眾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以逾5.1萬輛的交付成績,續領放「新勢力」車廠,但在市場競爭加劇下,銷量按月下滑4%;小鵬汽車銷量則再創單月新高,近2.4萬輛。
詳情請參閱原文:HKET
華潤夥拍華為在港設立全液冷設備配置,藍塘匯商場、灣仔華潤大廈兩個電動車超充站,將於本月正式推出電動車快速充電服務。據悉,華為全液冷超充設備,單槍最高充電功率達500kW。經過一個多月施工建設與調試,華潤藍塘匯超充站全液冷充電堆順利合閘上電,成功為在場新能源汽車提供超快速充電服務。藍塘匯超充站同時為亞太地區首座採用全液冷歐標超快速充電堆的充電站。
詳情請參閱原文:HKET
大眾(Volkswagen,又稱福士)、寶馬(BMW)和平治(Mercedes-Benz)今年9月接連調低業績預期,大眾10月底透露可能關閉德國至少三家工廠和裁員數萬人,為成立以來首次關閉德國本土車廠。在鼎盛時期,大眾佔有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的半壁江山,近年來市場份額已跌到約14%。曾經傲視同群的德國車企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詳情請參閱原文:香港01
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早前大規模召回近10萬輛電動車,包括備受歡迎的海豚和元PLUS車型。此次召回涉及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生產的車輛,原因是電動助力轉向管柱總成控制器存在製造工藝問題,可能導致電容器過熱燒蝕,甚至引發火災,存在安全隱患。
詳情請參閱原文:E-Zone
在近期的汽車市場上,Porsche經常被認為是高階市場中的絕對王者;他們的作品除了質感、性能出色,在穩定度方面也有極高評價,因此市場銷售表現相當亮眼。只是這樣的盛況,在這日前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根據最新統計,這家形象極佳的品牌,在2024年前三季的銷售、獲利都遭遇了大幅度衰退,迫使原廠必需重新考慮產品定位。
詳情請參閱原文:Channel Auto
政府為推行電動車普及化推出的電動車「一換一」計劃,在早前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將會延長計劃兩年。新稅制下的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寬減額減少 40% 至 17.25 萬,而稅前車價超過 50 萬的電動私家車亦不再享有首次登記稅寬減。根據最新統計顯示,「一換一」計劃的登記數字大跌 70%,令人質疑是否能達成 2035 年前淘汰燃油車的目標。
詳情請參閱原文:MSN News
汽車安全評測機構 Euro NCAP 最近對比亞迪歐洲版進行了最新的輔助駕駛評估,結果是不推薦評級。 Euro NCAP 指比亞迪的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自適應巡航控制 」雖然命名恰當,亦準確地描繪了系統功能。而 ATTO 3 結合使用攝影機輸入偵測限速標誌。然而,限速器對一些臨時和 / 或有條件的速度限制作出反應和行動,就不符合 Euro NCAP 的要求。
詳情請參閱原文:PCMarket
在 3 月正式上市的 SU7 電動車取得成功後,小米將會再下一城。在明日舉行的小米 15 系列手機發佈會上,小米預告將會同場發表小米 SU7 Ultra 電動車。以高性能大馬力作為賣點之一的 SU7 Ultra,小米在今年 7 月展示了其概念車的設計,其後亦委託賽車公司改裝,然後在德國紐布靈北高調試車。
詳情請參閱原文:Unwi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