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站擬變電動車充電站 環保署研新界區電站設符合「國標」裝置
政府擬把部分油站及氣站轉為快速充電站,預計明年會為首個油站改劃用地進行招標,有議員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上關注相關進度,以及充電裝置會否採取「國標」,免阻礙香港車輛駛入大灣區。
環保署代表回應指,在市區密集地方設立大型快速充電站具挑戰性,正在全港檢視合適地點,而充電標準亦會多元化,例如較多商用車的新界區或會加裝更多「國標」充電裝置。
詳情請參閱原文:香港01
政府擬把部分油站及氣站轉為快速充電站,預計明年會為首個油站改劃用地進行招標,有議員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上關注相關進度,以及充電裝置會否採取「國標」,免阻礙香港車輛駛入大灣區。
環保署代表回應指,在市區密集地方設立大型快速充電站具挑戰性,正在全港檢視合適地點,而充電標準亦會多元化,例如較多商用車的新界區或會加裝更多「國標」充電裝置。
詳情請參閱原文:香港01
這場轟轟烈烈的全球汽車電動化革命,讓許多傳統車廠失去了方寸,其中就包括本田和豐田等在燃油時代技術領先的品牌。
本田在2022年已經正式退出經營多年的F1,原因是“集中資源應對未來電動化趨勢”。而在此之前,本田也放下了研發多年的氫燃料電池車,集中火力研發純電動車型。
本田不是沒有電動化經驗,只是它的動作太慢而已。現在他們也感覺到只依靠自身的研發力量,可能還會是落在後面,於是本田在純電動的研發上多方尋求合作。
不久前本田宣布與索尼合作研發,而1月份本田與宣布與電池公司SES研發固態電池。
而就在4月5日,本田宣布和通用將共同開發一系列“價格實惠”的電動緊湊型SUV車型,而且預計低於3萬美元,直接對標特斯拉低價車型。
資料來源:搜狐
政府近年力推電動車發展,先後推出首次登記稅寬減安排及「一換一」計劃增誘因,環境局表示過去三年共有近1.7萬宗個案獲該稅項寬減,當局亦公開涉及的電動車品牌資料,其中TESLA成大贏家,佔獲寬減首次登記稅的電動車個案中,超過七成半。
至於早前宣布加碼的「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環境局已批准250份申請,涉約5.9萬個停車位,部份申請可於今年第一季起招聘承建商,年底前逐步完成有關充電基礎設施安裝工程。
詳情請參閱原文:香港01
在 2020 與 2022 年的 CES 展會上,Sony 分別揭曉了全新電動車 VISION-S 與 VISION-S 02 的樣貌,從普遍好評看來,品牌進軍電動車市場大有可為。而今回 Sony 就與 Honda 達成合作關係,雙方合資成立了暫時命名為「New Company」的新公司,共同研發全新電動車款,首輛車型預計在 2025 年正式登場。
合作內容包括 Honda 負責在其工廠生產製造汽車,Sony 則提供相關平台,New Company 則主導設計與銷售,旨在結合雙方操駕性能及娛樂科技的特長,考量到 Sony 還與 Magna Steyr、Bosch、ZF、Continental、Nvidia 和 Qualcomm 等企業有合作關係,未來發展相當令人期待。
資料來源:Hyperbeast
Tesla 特斯拉位於德國柏林的超級工廠,將於當地時間周二下午舉行交付儀式,把首批Model Y汽車交付予客戶。該廠房投資金額達50億歐元,為德國汽車工業近代歷史最大金額投資。據報,德國總理朔爾茨將與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一同出席交付儀式。
Tesla德國超級工廠和鄰近電池廠計劃僱用1.2萬名勞工,將成為所在布蘭登堡州最大的僱主。產能滿載時,該工廠每年將可生產50萬輛車。
摩通預測,格林海德工廠在2022年將生產約5.4萬輛汽車,2023年提高到28萬輛,到2025年達到50萬輛。
詳情請參閱原文:香港經濟日報
美國車廠福特(Ford)公布,集團為加強拓展電動車業務,將與福士(Volkswagen,又名大眾)強化合作關係,在歐洲推出的第2款電動車,將使用福士MEB平台。由2023年起的6年,福特電動車產量可望達到120萬輛,較原先目標多一倍。
另外,福特將投放20億美元,在德國興建新的電池裝配廠;另外,計劃在土耳其興建新的鎳電池廠。
詳情請參閱原文:信報
大眾於當地時間3月10推出了兩個版本的電動微型麵包車–ID. Buzz和ID. Buzz Cargo–將於今年第三季度在歐洲上市以作為該汽車製造商在2025年前每年銷售超過100萬輛電動汽車計劃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這款微型麵包車的定價和預計續航里程都沒有公佈。
據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稱,長軸距車型將於2023年在北美市場首次亮相,並於2024年上市銷售。
就像概念車一樣,ID.Buzz的量產版和它的貨運版都由德國人設計。 Buzz和它的貨櫃車都是基於該汽車製造商的模塊化電力驅動套件,即MEB。 MEB是一個靈活的模塊化系統–實際上是一個通用部件的矩陣–大眾集團的品牌包括奧迪、西亞特、斯柯達和大眾,用於提高生產電動汽車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詳情請參閱原文:cnBETA
蔚來汽車(Nio Inc. ,NIO)在香港第二上市,周四開始在香港交易所交易,成為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上升之際,在距離本土市場更近的地方掛牌交易的最新一家美國上市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
截至午盤,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公司股價報161.80港元,相當於約20.69美元。這反映出投資者的積極情緒。先前一天在科技股普遍上漲的背景下,蔚來汽車美國存托股票上漲了12%至20.17美元。
俄烏戰火持續十多日,雙方會談亦未見成果,刺激大宗商品價格屢創新高。當中用於電動車電池生產的鎳,其價格周一及周二短短兩日間,飆升超過兩倍,觸發一眾電動車股股價捱沽,比亞迪(1211)本周至今累挫一成,於9個月低位爭持。不過股價在今日已經出現轉向,結束五連跌,收市轉升3%。
到底被市場戲稱為「妖鎳」的鎳價,是否持續攀升?對電動車銷量又會否造成負面影響,以及車企有何應對方法。
首先,要理解鎳是重要的工業金屬之一,大多用於不銹鋼和電動車電池。在俄烏開戰前,價格已因供應緊張而上漲,烏克蘭局勢更加劇了對該商品短缺的擔憂。鎳價如果持續高企,可能會推高電動車電池成本,市場憂慮車企能否轉嫁成本予消費者,對銷量會造成窒礙,因而觸發新能源車股急挫。
詳情請參閱原文:香港01
各國車廠積極開發電動車,除了轎跑車之外,在北美極受歡迎的農夫車(Pickup Truck)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韓國的 Kia 最近就宣佈擴充產品線,其中就包括了兩款全新的電動農夫車。
Kia 最近公佈了截至 2027 年前的產品路線圖,其中包括有在 2021 年已經推出的 EV6 以及其 GT 版本,然後有 2023 年的 EV9 旗艦 SUV,之後再有兩款電動農夫車和一款入門電動車。這兩款電動農夫車之中,一款會是高階型號針對已發展市場,另外一款入門級就針對發展中市場。
詳情請參閱原文:UnwireHK